(六)聚力全域宜区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突出合理布局、建管并重,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好功能定位、空间规模、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发展格局重塑、整体优化。
高品质推动城区建设。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制定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民生小区、机厂南北村等34个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及生活配套设施。优化城市管网系统,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改造提升瑞骑路、学府路等城市道路。实施洪山路、环山北路等6条街巷提升工程,建设特色街区。打造麒麟花园南空地、国购游园等25处口袋公园、街头绿地。谋划庆相桥余庄片区和渠沟路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人才公寓、万里青年基地等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高水平打造重点片区。借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理念,加快建设绿金湖湾区、凤凰新区。积极谋划绿金湖湾区“九大中心”等项目,打造城市精品门户新形象。推动绿金湖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配套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品质社区。协同推进一实小、二中南湖校区建设,协同完成国际会展中心、歌剧院、美术院规划设计。成立凤凰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指挥部,加快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性质调整,编制土地利用、交通路网、智慧城市等专项规划。实施刘东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桥头片区综合开发。启动淮海西路西延、栖凤南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推进公共交通向凤凰新区延伸。
高效率精细管理城市。加强“数字城管”“智慧城管”建设,让城市管理变得更便捷、更智慧。全面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加快建设年产处理能力15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改造提升公厕10座,增设开放垃圾中转站2个,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0%以上。深化物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住宅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攻坚行动,提高物业管理质量。深入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行动,新建非机动车便民充电桩600组,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积极发挥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主力军作用,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上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七)聚力乡村美区建设,加快推动现代化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功能,凸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价值,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两强一增”做优一产,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建成数字化示范种植基地1个,新增数字化农业工厂2家以上。完成食用菌基地项目建设,壮大淮山羊养殖基地规模,力争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取得突破。开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社会化托管服务,建设1家农作物烘干中心,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0.7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9万吨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油料作物、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乡村环境风貌、特色风貌和文明风貌,厚植底色、锻造成色、增添亮色,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深入实施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新建165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提升124户农村户厕。全面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6.9公里,养护提升农村公路23.8公里,启动瓦房村-钟楼村-张集村7公里北循环线建设。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发挥“一组一会”功能作用,加快建设平安乡村、文明乡村。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500人次,培育区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5家,新增社会化服务组织5家,全面提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工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80%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八)聚力生态优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环保格局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全域治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能耗强度准入标准,调整优化全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废旧回收物循环再利用,不断培育壮大绿色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引导淮矿集团、金冠玻璃等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统筹推进中湖十二景城市绿心、第二污水处理厂等绿色环保项目。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广新能源汽车,布局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200台,试点共享电动单车弹性投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巩固污染防治成效。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整改任务。探索引进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建立区级智能化大气污染防治管控体系,强化精准分析、源头管控、科学防治。推深做实夏季臭氧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确保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下降6%以上。实施水环境治理,系统治理刘河沟、青阳沟等沟渠,着力改善洪碱河、老濉河、萧濉新河等流域水环境。推动河道岸线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土壤污染源排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提升危废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