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要坚持“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全面完成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建设等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面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坚持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创建等重大战略,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深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深入对接总体方案和升级版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推动创新典型案例落地。加快虹桥人才公寓供应入市和“四纵十八横”配套路网建设,促进职住平衡。推动新老虹桥联动发展提速增效,做强“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功能平台。围绕产业发展、监管协同、政务服务、民生事业等,深化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北向拓展带及长三角各地区的联动合作。
深入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巩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集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企业,持续推进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完善场景开放揭榜挂帅机制,打造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强化数据驱动教育教学发展,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共享,围绕数字养老、数字文娱等领域,持续加强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积极布设物联终端和5g基站,强化数字基础底座支撑赋能。
内外联动扩大有效需求。加强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稳步推进虹桥上城、晶耀虹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艺丰中心、上生·新所二期、宜家荟聚商业中心等项目竣工。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促进商旅文体融合,提升商圈能级,做强做大品牌活动,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城区。促进外资外贸稳中提质,争取贸易转型政策试点和突破,主动对接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积极搭建“龙头企业 产业集群”数字贸易协作模式,支持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充分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提升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虹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和大虹桥—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的能级,持续提升开放协作水平和对外辐射能级。
(二)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优势、彰显担当。立足“四个放在”,全面落实市委、区委全会相关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发挥长宁区位优势、国际化特征、开放基因和产业积淀,不断锻造长板,在服务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中作出新贡献。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牢牢把握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趋势,大力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式发展,持续壮大“3 3”重点产业。聚焦航空服务、数字经济、时尚创意等特色产业,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持续做强消费互联网,聚焦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新赛道,打造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等供应链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加强时尚创意品牌培育,引导品牌数字化转型和ip营销,积极发展时装快消、时尚设计等业态。聚焦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力“ai ”细分赛道,围绕智能驾驶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依托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积极发展ai医学影像等新业态。前瞻布局氢能、智能网联等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坚定引导金融机构面向实体经济、贴近企业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金融支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持续建强“宁创”科技金融服务站,深化“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提供贴近科技企业需求的投融资服务。进一步提高长宁金融园、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的影响力和产出效益,吸引集聚创投机构、基金公司等。用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市、区两级国有创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整合联动,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着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深耕总部和贸易资源优势,助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积极对接上海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推动与海关的深度合作,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功能,深化“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通关便利,促进展贸联动发展。高水平开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直销、专业贸易,集聚更多高能级贸易平台和贸易主体。持续推进“总部增能行动”,进一步深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生态,实施“一企一增能”项目管理和专班服务机制,释放总部企业投资和增长潜力。
持续增强航空服务能级,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航空服务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支持基地航司打造超级承运人,持续推进航空系企业集聚,着力打造强劲活跃的国家级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拓展虹桥机场航运服务功能,推动加密城际空中快线、提升公务机运营能力等取得突破。促进航空衍生服务加快发展,推动区域内航空物流、货代等企业与电商平台“出海业务”对接。优化航空争议一站式解纷机制,充分发挥航空案件审判站功能,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航空法律服务体系。
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科创中国”试点,高标准建设“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加速集聚科创型企业。聚焦硬核科技研究,推动市区共建重点实验室。探索多元协同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具有长宁特色的高质量孵化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强化精准分类服务,形成梯度培育体系。深入推进“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向硬科技集聚。强化高水平人才支撑,加快推进科创人才集聚发展,深入实施留学生专属安居政策,推进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内涵和功能提升,持续做深做实长宁虹桥留学生创业园、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首站、“虹桥人才荟”等功能平台,深化人才引进落户全程网办、评价标准动态调整等试点,多措并举解决人才各类需求,吸引集聚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