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4日在汕头市潮南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潮南区人民政府区长李飞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善治稳区、产业强区、改革兴区、融通活区、惠民立区”发展思路,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建设形成良好起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2.96亿元、增长6.4%,农业总产值36.81亿元、增长4.7%,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41.56亿元、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31亿元、增长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1.9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一、产业强区在赋能集聚中形成起势。聚力推进“工业立区、产业强区”,“2 2 4”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加速成型。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片区、南山智慧产业片区两大平台成功纳入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总投资29.5亿元的21个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印染园区面积扩围至3964.23亩,完成工业总产值82.72亿元,获评“中国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基地”“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精品文具产业园开工建设,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集聚区启动规划,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62.3亿元,园区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创新动能持续激发。区轻工纺织研究中心启动规划建设,全区新认定省级、市级创新平台5个,潮南区获批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全年新增技改项目备案70个,125家入园印染企业设备更新项目完成投资12.49亿元,全区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洪兴股份成功登陆主板上市。“1 8”人才政策深入实施,设立镇(街道)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1个、“博士驿站”1个、“博士专家工作站”2个,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6名。要素制约逐步突破。大力推进“工改工”,两英龙岭、司马浦仙港重点示范片区扎实推进,全区出让工业用地14宗456.54亩,占土地出让面积的70%。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引进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和小额贷款等融资平台,扩大产业园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为42家印染企业授信10.24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区生态补水引调水一期工程完成建设,园区企业供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产业提速发展。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合胜广场正式开业,全区首家电商产业园开园运营,成功举办“汕头潮南内衣家居服直播节”“网上年货节”,连续14年举办“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陈店内衣小镇纳入广东省特色小镇管理名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完成大南山旅游整体规划和红场公园专项规划,开发精品旅游线路3条,东华村潮乡景区、红场大南山红色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第129、130届广交会和第四届进博会,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宽,外贸进口总额增长8%。新增珑璟花园、逸景阳光嘉府等房地产项目6个,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8.5亿元。
二、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中持续迸发。积极应对内外环境深刻变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收回事业编制394名,减少事业单位63个,精简率达43%。实施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完善“1 3 n”力量配置,保障下放的区级行政职权规范化常态运行。高质量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恢复行政复议职责,受理办结行政复议申请9宗。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完成8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天,92.43%事项“最多跑一次”,73.73%事项“一次不用跑”。梳理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涉企事项接入“粤省事”“粤商通”平台,启用商事主体智能自助登记系统,提供“零见面”“自助办”“秒批”“365天全天24小时不打烊”等服务,健全“首问负责”“好差评”制度,设置“帮您办”专窗,政务服务更显“温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健全“政企直通车”制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大幅降低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征收,新增减税降费超1.3亿元,缓缴税费0.47亿元,持续“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出台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度,依法开展经济数据清理和市场主体培育专项行动,全区新增“四上”企业80家,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超1万户。招商引资成效显现。组建区招商引资和电商发展专班,设立潮南(深圳)乡情驿站,驻点开展招商推介,全年招引项目15个、意向总投资约178亿元,潮汕和成医疗康养中心、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一批项目竞相落户,深圳“光明鸽”养殖项目实现百日投产。侨乡建设再开新局,成功创建市级“侨胞之家”示范点2个,成田田中央获评“汕头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
三、城乡环境在强基补短中提升品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文明城市创建,着力夯基础、强功能、优环境,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汕汕高铁潮南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峡新公路非机动车道、司神公路司英路段、峡安峡溪路面改造等一批交通项目完工通车,改造“砂土路”131.4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30公里,“五横五纵”内联外通交通格局初步成型。金溪水岔河扩宽、南山截流扩宽等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建成电排工程7宗,完成易涝点监测设备升级23个,潮南内涝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稳妥应对60年来最严重旱情,三洲榕南干渠抗旱应急引水工程和自来水直抄到户全面完成,有效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粤东天然气lng项目配套管线潮南段干线完成稳压试运,华润天然气管道潮南门站投入使用,新建5g基站1052座,能源信息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省级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省级验收,市级蔬菜、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抓紧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加快建设,获认定省级专业镇1个、专业村7个,雷岭镇成功申报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建成“四小园”834个,230个村(社区)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151个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70个村(社区)打造成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示范村,陇田东华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铺开,深圳市、汕头市与我区共同组成11支工作队下沉镇(街道),谋划储备驻镇帮镇扶村项目120个,30所学校实现对口结对帮扶,促成一批潮南农特产品纳入供深“菜篮子”。治污成果深化巩固。5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投入使用,377个自然村“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完成验收256个,厂网河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上线试运行,建成峡山大溪等碧道工程27.5公里,整治超标入河排污口150个、“散乱污”场所108家,八大重要支流主要水质指标月均值达到v类水标准,助力练江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厨余垃圾收运及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投产试运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750吨/日。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完成造林补植面积6086亩,空气质量达标率97.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未见高风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