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乡村振兴,以更大力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一是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加快海灏(清新)产业园、爱健康清远鸡文化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园建设;统筹用好每镇2000万元的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建设1-2个农业产业园。在农业中植入工业和服务业元素,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着力提升农业附加值。二是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一批“清新优品”,扶持各类特色农产品树品牌、上规模、优品质。以“清新桂花鱼”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引领,打造粤北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年内全面完成三坑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新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2个以上,全区6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四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特色旅游镇(村)、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精品农家乐、星级民宿等品牌创建工程,积极打造环笔架山、环温矿泉民宿集群,推广“餐饮 精品住宿 深度体验”的乡村旅游模式,推动古龙峡创建为国家aaaaa级景区,笔架山旅游区、清泉湾度假区等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构建“夏有漂流、冬有温泉”的全季节旅游模式。

  四、聚焦发展活力,以更大力度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方位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共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二是抓好财政工作。探索推进市、区两级财政一体化,强化资源配置,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培育财源。认真做好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和申报工作,使专项债券成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加强土地收储工作,加大飞水片区投入力度,将南部四镇串连成片,提升土地增值空间,培养我区发展新增长点。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加快形成国有企业集团式管理模式,推动国有资产节约和高效使用,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国有资本管理持续强化。深化镇级体制改革,实施基层治理扩权强镇,促进镇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四是深化要素保障改革。科学划定自然资源“三区三线”[16],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要素,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推动用地规模指标、环境容量、能耗总量、公共服务等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倾斜。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通过土地收储、土地转让或转型升级等形式,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闲置厂房,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多措并举破解用地要素制约。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浸潭镇下迳村小组“三块地”先行先试经验,推动更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探索更加适合清新实际的宅基地审批办法,打造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清新名片。六是推动城乡人口有序流动。配合制定完善户口迁移政策,逐步剥离依附在“二元制”户口基础上的城乡差别公共政策,有效促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人才交流合作和入乡机制,引导专业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城乡人口有序流动。

  五、聚焦绿水青山,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一是扎实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坚持标本兼治、举一反三,高位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重点攻坚任务。二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加快完成用地、交通以及区域功能等专项规划,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三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突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管控措施,加强不良天气应急应对,力争年度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4%以上。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常态化工作,全面实施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漫水河、滨江河流域水质。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和机制,加大管网建设投入,逐步提升管养水平,确保5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正常运行。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严厉打击稀土盗采和非法倾倒固废行为。四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全域增绿”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年内完成19.7公里万里碧道建设。加强损毁山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年内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大力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鼓励和引导水泥、陶瓷、制鞋等传统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

  六、聚焦民生福祉,以更大力度建设幸福清新。一是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硬仗。二是持续筑牢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促进就业九条”3.0版,组织开展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返乡创业人员等为重点的就业援助活动,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粤菜师傅”培训500人次、技能人才补贴性培训4000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000人次以上。进一步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住房、养老、社会救助等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办好市、区十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推进区职校新校区(一期)、区五中、区十一小及区教师发展中心新(扩)建,新增公办优质中小学学位3120个。大力推进市职校搬迁工作。以建设卫生强区为抓手,加大高水平医院建设力度,推动区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医院。扎实推进区医共体总院(区人医)升级、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太平镇卫生院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浸潭镇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四是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全力配合做好省运会各项工作,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融媒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大力打造秦皇山、庙仔岗等红色文化基地。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五是狠抓国防工作。压实政府主体责任,确保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地,以创建“省十二届双拥模范城”为抓手,开创拥军优属工作新局面。六是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严格落实“三个100%”,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链条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隐患点、燃气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危化品、建筑工地、旅游景点、“三小”场所等领域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为抓手,毫不放松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七是深化“平安清新”建设。持续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全民禁毒、防范电信诈骗等各项工作,大力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抓好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信访维稳安保工作,扎实推行“网格化 信息化”“网格员 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高压严打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5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