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9日在广州市荔湾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谭明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迈上民族全面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开创荔湾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之年。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国务院在广州实施南沙方案、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为荔湾发展赋予了新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使命,作为广州中心城区,荔湾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负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总书记关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一体推进,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三个环境”一体营造,荔湾文商旅活力区、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一体打造,率先建设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新一届政府实现良好开局。

  (一)凝心聚力谋发展,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密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着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发放政府消费券拉动消费超2亿元,落实减税降费25.41亿元,兑现区级扶持资金1.3亿元。前三季度主要指标稳健攀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第四季度受疫情和前年同期高基数的双重影响,全区经济有所回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57亿元、增长1.1%,增速排名全市第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1.21亿元、增长5.2%;批零业商品销售总额3457.55亿元、下降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09亿元、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43亿元、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24亿元、增长11.4%;税收总额386.23亿元、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489.18亿元、增长3.3%。131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2.5亿元,52个市“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197.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39.9%。大力推进土地收储出让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土地出让10宗、建筑面积148.04万平方米,出让收入285.72亿元。

  发展动能持续积蓄。制定《荔湾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实施中小企业“育苗”行动,全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87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个,工业投资增长3.9%,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4家,增长17%,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5家,增长33.4%,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16家,建筑业、服务业企业 r&d投入增幅均超50%;现有研发机构15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部级49家,2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坚持发展优势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向上,分别增长100.5%、69.4%。构建多部门全产业链协同招商机制,80位首席服务官挂点服务企业266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500多项;修订促进优质企业发展办法,制定普惠性楼宇和园区招商鼓励政策,新洽谈招商项目435个、签约项目105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引入华润置地、广船综合体、珠江太古、湖南建投、扬韬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注册外贸企业3000多家。

  平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白鹅潭商务区建设成势见效。累计完成23块经营性地块出让,释放建设空间134万平方米。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鹅潭一号总部、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珠江太古聚龙湾、广建项目动工,广州国际医药港首期展贸中心投入运营,广船一期等其他项目顺利推进,形成土地收储、征拆、建设、招商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海龙围科创区蓄力起航。建设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侨银总部项目即将投产,绿瘦、大参林、大翔药业3个项目全面封顶,其余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同步完善。爱莎国际学校、广佛数字创意园二期投入使用,珠江钢琴创梦园引入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和音乐名家工作室。10个村级工业园开展改造试点,岭南v谷科技园成为全市两个“老城新园”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之一。

  (二)稳中求进促改革,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落实市营商环境5.0改革,企业实现“跨省通办”“证照联办”“居家可办”,注册登记网办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首推企业歇业服务,市场主体智慧认领被列入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推广清单,连续2年被评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成效明显的区”。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区域公共资源商标品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运用新模式,推动注册“永庆坊”系列商标58个,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牵头制定省级标准《粤菜餐厅西关风情特色服务规范》,全市首个制造业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落户,步云天地、西城鞋业、南方大厦3家专业市场入选市场采购拓展试点集聚区。调整部分政府机构职能,单设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深化国企改革,整合国企资源,重组为荔湾发展集团。

  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绽放。完善荔湾英才计划“1 n”人才政策体系,围绕人才评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出台16项配套政策。制定打造岭南文化人才高地三年行动方案,建立11支人才队伍、5大平台品牌、5项保障措施。设置“首席人才官”“人才服务专员”,加强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申报荔湾区高层次人才165人、高技能人才23人,认定享受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2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0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