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4日在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深圳市市长 覃伟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深圳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大力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以强有力的“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增长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2亿元,同口径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约9000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8亿元,增长2.2%。进出口总额3.7万亿元、增长3.7%,其中:出口增长13.9%,总量连续30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上工业总产值4.55万亿元、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1.04万亿元、增长4.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1%,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3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2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76.3%。
——创新动能稳步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9%,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7.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0%。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43家,总量2.3万家。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二。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国务院在深圳暂时调整实施4部行政法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加快落地。前海累计7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按国控断面计算优良比例提升至91.7%。东部海域水质长期保持一类。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9公里,线网密度居全国首位。建成投用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等高快速路。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九大类民生支出3420亿元,增长7.0%。新增就业18.2万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6万个。新增三甲医院7家,累计32家。8家医院进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2家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4.2万套(间),供应分配12万套(间)。深圳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有力有序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圳作为口岸城市、枢纽城市、经济大市,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城市,疫情输入源头多、传播链隐蔽、扩散风险高,是全国疫情防控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城市之一。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升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牢牢守住疫情不发生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以快制快战疫情。组建多专业协同流调队伍,快速迭代升级流调策略,建设智能化辅助流调平台,高质高效做好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风险区域划定、社区小区服务等工作,以最快速度打赢“01·31”“03·09”“06·18”“08·28”等多起疫情遭遇战、攻坚战。创新举措防输入。深化深港联防联控,加强大口岸区域全要素、全对象、全时空管理,实施深港跨境货车运输“全封闭、不见面”接驳,动态更新来深返深人员“风险圈层”管理措施,筑牢外防输入“堤坝”。主动作为防外溢。成立工作专班,组建专门外呼团队,第一时间甄别风险人员,点对点提醒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离深重点人员疫情传播风险,坚决维护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科技抗疫提效能。推广使用“场所码”“电子哨兵”,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和特殊机构管理。加大呼吸机、抗原试剂等医疗产品生产供应,推动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有序转段稳渡峰。聚焦保健康、防重症,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第十版防控方案,迅速扩容发热门诊室2200个,全面提升分级分类救治水平,关口前移加强老人和基础疾病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切实保障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有序恢复深港口岸正常通关,实现平稳转段、平稳渡峰。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保障了深圳这座超大城市的安全有序平稳运行,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里,我们要向全体市民对防疫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的不畏艰辛、勇毅坚守,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多措并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惠企助企力度持续加大。全面落实国家、省稳增长政策,实施助企纾困“30条”、稳增长“30条”等组合措施,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我帮企业找市场”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1596亿元。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3.1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分别增长23.8%、15.9%、31.9%,占贷款余额比重分别提高2.2、0.7、1.8个百分点。投资效能稳步提升。完善重点投资项目指挥调度机制,建立联合审批服务专班,加快687个重大项目和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20个重点片区建设。推进国家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基础设施投资超2000亿元。利用地方政府债券66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63亿元,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48亿元。消费市场有序恢复。联动生产端促消费,实施促消费“30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其中: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分别增长13.5%、40.3%,网络零售额增长20.9%。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268家,开业运营20个大型商业项目。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实施稳外贸“28条”,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0%,服务贸易进出口1123亿美元、增长15.8%,跨境电商进出口1914亿元、增长2.4倍,天然气贸易额336亿元、增长39.2%,新能源汽车出口4.2万辆。克服深港跨境运输堵点,开通供港运输“海上快线”,深港水路运输量增长49.6%。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新增“个转企”3714家、“小升规”工业企业165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5家,累计442家,居全国城市第三。新增独角兽企业13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2家,累计535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家。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累计394万户、居全国城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