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18年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8%,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提升至21.6%,建成区面积突破13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9.1%,常住总人口增加到1274.2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个高于”,省市重点项目每年投资近5000亿元;市场主体超过180万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跻身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荣膺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赛会成功举办,“国际郑”加快成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6.4%。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聚链成圈。5g网络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全国第9位。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中原科技城、中原龙子湖智慧岛等科研功能平台投入运营,研发平台达到4620家、增长63.8%。引进大院名所及院士团队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4家;引育高层次人才1802名、汇聚顶尖人才91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7个,科研人员突破10万人。建成科技孵化载体297家、在孵企业1.5万家;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开放高地建设实现重大提升。郑州机场货运量年均增长21%,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超过6000班;“网上丝绸之路”近年来保持20%以上增长,跨境电商“1210监管模式”全国推广;依托铁海、公海联运建成内陆“无水港”。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获批全国第4个邮政国际枢纽口岸,成为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进出口总额稳居中部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6%,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2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方米,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跻身国家区域再生水试点城市,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双区”建设城市;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居全省第一,居全国37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pm2.5、pm10等指标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稳定退出全国后20位;能源结构更优、产业结构更强、交通运输结构更低碳,生态绿色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民生社会事业实现重大跃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80%左右。提前一年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181个贫困村、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学前教育入园率、普惠率达到95%、84.8%,组建教育集团111个。15分钟便民医疗圈全面建成,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8.61张,设置养老床位近6万张。90%以上的市民喝上丹江水,市区燃气普及率96%,建成区集中供热率85%。

  各位代表!变化有目共睹,成就凝聚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相配套的制度、城市、金融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需要持续巩固,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出行难、停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解决的还不到位。受“7·20”特大暴雨灾害和多轮疫情叠加影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安置房、问题楼盘、金融等领域潜在风险亟待持续化解。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挑战,竭尽全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厚望与重托!

  二、今后五年及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质进位、迈上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职责使命,抢抓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国家战略等重要机遇期,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黄金窗口期,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更高台阶、实现更大跨越。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的地位作用充分显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综合枢纽优势巩固提升。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加快形成,空中、陆上、网上、海上 “四条丝路”畅通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高度集聚,郑州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凝聚创新人才、集聚重大科技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六个一流”创新生态,推动“五链”深度耦合,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创中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强化规划引领、下足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努力打造富有现代气息、更加美丽宜居、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的特色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更加完善,普遍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园林城市,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郑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加快建设。扩大“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影响力,建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教育中心、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更优更高,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经过五年不懈奋斗,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健康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强市、创新型城市迈出决定性步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23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