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动能带来新活力。我们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落实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和“十条政策”,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加快技术转化应用。发挥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乐山分中心作用,协同推进同位素及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20个。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行动,新增两类企业30家。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争取设立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乐山分中心。推进人才“引、育、用”一体发展,实施“智汇乐山 英才兴嘉”行动,加强院地校企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级人力资源市场。推动高新区创新示范。支持乐山高新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好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服务大市场二期等建设,搭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重大项目挂图作战机制,探索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抓好30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614亿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完善推广“税电指数”;推进“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拓展数据开发利用场景,争取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完善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健全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创新发展科创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新增各项贷款余额200亿元以上。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推动市属国企集团同业整合和专业化经营,力争融资200亿元。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紧盯“553”“专精特新”和知名龙头企业,用好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投促平台,积极申办中国(乐山)国际光伏产业博览会,办好第九届旅博会、制造业专题招商会等活动,大力引进高端产业项目,力争招商签约1100亿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20亿元以上。抓住rcep协定生效机遇,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利用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纽带,扩大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拓展茶叶、化工、半导体等出口市场,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力争实际利用外资5.5亿元以上,实现进出口总额80亿元以上。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振兴,须臾不可放松。我们将统筹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着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一域丰沃的嘉州新乡村。

  守住防止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优化调整过渡期衔接政策,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中央和省级机关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资源,支持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和104个重点帮扶村提升造血机能。继续做好对口帮扶美姑工作,推进绍乐协作“蓝鹰工程”“百企兴百村”等行动,提高产业园区共建水平,促进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多规合一”,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基本完成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新格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一批骨干水网、农村电网和能源通讯网,推行灌区一体化管理,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国省级示范县、全省“金通工程”样板县各2个。加强场镇建设管理服务,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深化“五清行动”,创建一批“美丽四川 宜居乡村”达标村。

  夯实县域底部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支持争取“小县优城”试点和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规范发展特色小镇,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优化市区、开发区、景区管理体制,落实县域百亿产业培育行动,推进峨眉山市集成改革试点,支持区县开展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争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县。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夯实绿色发展本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以“双碳”为牵引,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

  扎实推动节能降碳。落实碳达峰十大行动,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强化能耗约束管控。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审查监督、目标考核等制度,实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有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快陶瓷、钢铁、水泥、化工、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推进近零碳排放试点,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正确处理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加强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推行垃圾分类处置、绿色文明祭祀,节约型机关创建覆盖面达到80%。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抓好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按期整改销号,办好“环保曝光台”,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紧盯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加强细颗粒物、臭氧协同控制和联防联控,确保主城区优良天数不低于315天。提升水环境质量。完善工业废水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开工岷茫水系一期工程,长效治理茫溪河等小流域,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推进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完成垃圾发电项目扩建工程,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7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