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专项行动,在转换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教育助力发展。持续实施“学在凯里”工程,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攻坚,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支持四幼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实施义务教育攻坚,加快铜鼓小学、二十二小、第一初级中学未来城校区等在建项目建设,实施七小、炉山小学、三棵树中学等扩建项目。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一中、三中、八中、振华中学、实验高中扩容提质。支持促进民办高中规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市一职校二期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市一职校学科建设和产教融合基地。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和主体培育,推进黔东南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事业单位申报科技项目,争取立项10项以上。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三上”企业研发投入内部经费支出增长30.2%以上。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鼓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持续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千方百计为人才解忧,努力让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全方位落实“凯才筑梦·青云万里”工程,聚焦“四化引才”,用好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帮扶、“组团式”帮扶和“银龄计划”等,引进一批符合凯里发展需求的领军型人才,推动各类人才政策“免申即享”。加大自主培育力度,激发人才潜能。力争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4万,高层次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实现倍增。深入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对引进的高校毕业生按层次分别发放生活、购房补贴,努力让青年在凯创新创业成本更低、负担更小,不断提升凯里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五)大力实施改革开放赋能行动,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政务服务事项100%纳入大厅集中办理。提升“一窗通办‘2 2’”改革成效,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数据资源,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互通共享。实施数字化改革,持续扩大“全程网办”“一证通办”范围。推进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提升市属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水平。加快炉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委会 公司”管理运营模式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权分置”,加快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水权交易试点。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凯里海关和黔东南陆港功能,配合瓮马铁路延伸线(黔东南段)建设,推动连接炉碧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线。深化产业合作,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建设产业合作试验区。围绕五株电子、玻璃产业园等重点工程,加快融湾项目建设,建成项目10个,开工项目20个。增强产业招商实效。把今年作为“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扎实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大力推进领导招商、专班招商、以商招商,深入实施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招商攻坚行动,围绕玻璃、医药、电子等产业,聚焦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好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项目150个以上,产业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继续深化“三项服务”,擦亮“凯立办”营商环境品牌。对标大湾区政策体系,推进业务办理全流程再造,推动大湾区企业入凯“无差别”办事体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对待要求,用更实举措降低企业成本、更高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更优作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表扬激励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让广大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新、用心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企稳回升、做大做强。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产业绿色低碳提升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进铝、玻璃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改升级。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等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深化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认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餐馆,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六)大力实施风险防控提升行动,在护稳定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坚决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六十条”、州“六十八条”具体措施,全行业全领域全方位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地质灾害、食品药品、大型综合体、高层建筑、自建房、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六个全覆盖”,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一楼一策”抓好问题楼盘风险防范化解。落实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工作机制,深入细致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加强命案防控,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