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旅产业品质。实施景区提质工程,提档升级五华山、天意谷景区,加快建设让水湖旅游度假区、棕阁山生态度假区、太阳坪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实施业态融合工程,深化农旅文融合,全力推动泥汉坪旅游景区、云顶寨等项目建设,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完成博物馆(历史馆)陈列布展工程,办好“巴蜀风韵·橙意邻水”等系列节会活动,联合红岩革命纪念馆、垫江烈士陵园共建渝邻红色文化圈,打造市级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1个。实施基础优化工程,完善智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申报4星级酒店1家,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以上。
五、以更深层次实施乡村振兴,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形成具有邻水特色的乡村振兴格局,建设农业强县。
深化环线建设促进产业兴旺。打好乡村振兴大会战,围绕五大环线布局产业,做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特色。邻西南环线重点打造高竹、云顶乡村振兴示范片,规划布局高竹互通沿线农业产业;邻东环线重点提升2000亩脐橙产业基地;邻西北环线重点扩大柑子岩屋、观音桥王家坝特色种养蔬菜基地,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邻东南环线重点抓好丰禾镇高礅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邻东北环线重点推进粮油园区建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聚焦粮食稳收带动农业稳产,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3万亩,优化布局20万亩更高水平粮油基地,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7万吨以上,复种蔬菜面积22万亩以上,生猪出栏86万头以上,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宜居。深化“美丽邻水·宜居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实施农村“厕污共治”工程,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100%。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启动御临、黎家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乡风文明“一榜两评”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中心镇“六大提升工程”,逐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推动高滩镇获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强化监测帮扶促进成果巩固。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力争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整合资金发展增收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用好小额信贷、富民贷等金融帮扶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完善益农带农机制,确保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幅进一步提升。开展村集体经济“百万示范”“十万引领”行动,力争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村1个、新增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2个以上,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5个。
六、以更高标准深化改革开放,聚力激活县域发展动力源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全维度简政放权,探索建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大力推行监管执法“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首违不罚”,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让群众少跑路快办事。持续优化投资兴业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展市场准入“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坚决整治围标串标、恶意投诉举报等违法违规行为,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打造集成改革样板。有序推进7大领域42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26项省级支持事项,打造一批集成改革试点示范,推动形成一批邻水经验。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县属国企开展aa信用评级,填补窄口径直接融资“空白”。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高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引导金融机构健全融资担保、应急转贷、风险补偿等机制,破解企业要素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亿元。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完成科创中心建设,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突破”。深化智兴天府专家智力服务“厅县合作”,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人以上,争创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强化科技成果运用,促进汽摩、中药材、葡萄产业转型升级,认定中药材新品种1个,申报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3项以上,争创省级创新型县。
七、以更深情怀增进民生福祉,竭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回应群众期盼解决民生诉求,办好省市县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就业服务上更用心。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三大计划”,推动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联动,新增城镇就业7100人以上。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投放1800万元创业担保款支持自主创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扶持计划,统筹做好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1200个,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0人以上。实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保障计划,建成投用公共实训基地,创建省级农民工综合服务示范站1个,力争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