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上述目标,务必坚持“三个导向”[14],深化落实“五条举措”[15],立足特点、提速提质、求新求变、争先创优,切实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强化执行落实。准确把握国、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坚持从政治上看、全局上谋、战略上抓,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建立清单化、事项化、项目化执行落实机制,挂图作战、打表推进,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坚决确保各项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必须注重发展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意识,推动“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化。坚持稳中求进、提速快进,更加注重摸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实干巧干慧干,干出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塑造新形象。
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关键一招。加快理念创新,注重整体谋划和系统推进,更加突出工作前瞻性、战略性和计划性。加快机制创新,深化“两榜一链”激励作用,全面“赛马”比拼,树立“正反”典型,晾晒工作成效。加快方法创新,强化数字化变革引领,构建“谋划—决策—执行—反馈”工作体系。
必须突出协同作战。赓续传承“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时代观念,坚持自立自信自强,强化共创共建共享,依靠黔江干部群众,干好黔江自己的事情。聚焦重要任务、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强化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协同,把干部群众各方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必须坚持惠民有感。坚持把群众利益、群众满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倾听群众呼声,集聚群众智慧,激励群众首创。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完善服务群众有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全区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工业跃升,在产业集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产业集链成群。凸显工业对经济的硬核支撑,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持续深化“链长制”,强化“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互补,实现产业集链成群。强化卷烟及配套、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盘活卷材、印务等配套产能资源,实现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75亿元以上;推动三磊玻纤扩能,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加快再生铝、铝加工项目达产,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麒麟风电场、五福岭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发,开工建设金洞风电项目。做强消费品工业等特色产业,推动科瑞南海等申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3%以上。加强信息化建设,新建5g基站300个,推动“5g ”典型场景示范应用逐步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延伸。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支持蓬江食品实施智能化改造、衡生药用胶囊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引育工业互联网企业,推动10家以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16]。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压实招商责任,推动乡镇(街道)之间、部门之间、产业链之间“赛马”比拼,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化“平台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有效举措,用好“招商地图”工作法,聚焦产业链主要环节、薄弱环节、缺失环节,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和技术领先型企业,优化完善项目落地服务机制,签约项目4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提升高新区平台能级。强化高新区产业发展主战场地位,增强高新区对空间、规划、建设、招商、财税等统筹能力。实行“标准地”制度和“亩均效益”评价,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高水平打造玻纤复合材料产业园、交通工具零部件和建筑工程轻量化“园中园”。实施园区数字化改造,提高基础性、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功能,高标准建成“智慧园区”。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口径税收2亿元以上。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在提档升级上迈出新步伐。完善服务业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设消费中心。着力提振消费信心,改善消费条件,创造消费场景,推动大十字商圈提档升级,建成渝东南商业“橱窗”,丰富舟白中央府邸商圈经营业态,培育吉之汇一级批发市场。持续举办“不夜生活节”和区域性特色展会,推动夜间经济、会展经济繁荣发展。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引导餐饮、零售企业向供应链型、品牌型企业转型。提升“山韵黔江”品牌影响力,申报重庆老字号2家。对接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增强黔江鸡杂ip影响力,助力黔江鸡杂等特色商品销往海外,实现电商交易额增长5%以上。推动文旅提质。聚焦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数字化、市场化”转型发展。放大交通区位优势,打造旅游集散城市,精心策划“民族文旅、浓情婚旅、特色农旅、健康体旅”等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教育研学、康养度假、户外拓展”等文旅新业态,提升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体验,重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优势。加快金山盖项目建设,升级民族博物馆,提质“中国土家十三寨”。开展“黔江旅游周”“周末惬意在黔江”等特色文旅活动,高水平举办2023中国武陵文旅峰会,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以上。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优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保险“稳定器”作用。提高经济证券化水平,构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梯队,实现乡村基首发上市,推动三磊玻纤、六九畜牧引进战略投资者,科瑞南海签订辅导协议,做实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1 5”物流体系[17],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发展冷链物流,开设三磊冷链配送中心和云仓,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强化园区物流,推动450万吨铁路货场建设,开通铁路集装箱业务。引进京东等物流企业,建设区域快递分拨中心。发展航空物流,建设渝东南航空物流中心。做实供应链物流,助力产业链快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