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区长唐大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开局之年,是极其重要、极具挑战、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市第六次党代会勾勒出重庆未来五年的美好愿景,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吹响了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进军号角;全区“五地一城”建设开局起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描绘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这一年,我区遭受了新冠疫情的反复肆虐、高温干旱的持续挑战、突发山火的重大威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我们在大战大考中,有效应对了超预期因素冲击。这一年,全区上下乘着贯彻党的二十大浩荡东风,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承压前行、向难求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增长3.2%;规上工业总产值1803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1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433.8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6亿元、增长7.2%。
——一年来,我们精准化解重大风险,在缓释压力中平稳开局,成功稳住经济基本盘。有效应对“三情叠加”风险,科学处置抗疫三年来最严峻的新冠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积极应对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高温干旱天气,为18万群众应急送水;快速扑灭近十年来最严重的自燃山火,实现人员零伤亡、房屋零损毁。全力保市场主体,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兑现产业奖补资金7.2亿元,减免缓退税费24.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万余家。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个人新发放贷款98.6亿元,支小、支农再贷款投放金额分别居主城新区和全市第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24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家、限上商贸主体100家,新增市场主体1.7万余家、总量达14.4万家。新引进投资300亿元的东旭光电显示新材料、投资40亿元的大唐燃机等产业项目180余个,协议引资1150亿元、实到资金300亿元。武骏光伏、和友光伏封装材料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有效化解重大矛盾,着力平衡财政收支,化解到期债务17.8亿元,综合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专班推动15个恒大类恒大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完成“保交楼”任务2900套。
——一年来,我们全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提升工业整体能级,实施“五大倍增”行动,新增10亿级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认定智能化改造项目120个,数量居全市第二。完成660家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分级评价,评定a级企业185家。润通科技静音变频发电机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渝丰科技、益海嘉里获评全市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威马农机成为我区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过会企业。成功入选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获评全市首个山地丘陵智慧农机产业基地,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三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的区县。优化服务业发展格局,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建成开业,新增高端商业综合体50万平方米。建成市级食品电商产业园,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70亿元。发布“硒乡津味”餐饮公用品牌,四面山林海村入选全市农家乐特色村落,鼎山街道获评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西湖骆崃村、中山常乐村入选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白沙古镇获评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全区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引进首家外资保险机构利宝保险,设立首家本土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华达基金。提升特色农业效益,鲜花椒产量达36万吨,新增枳壳等特色产业2万亩,江津柑橘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富硒产业产值13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32亿元,位居全市第二。
——一年来,我们持续深化川渝合作,推进开放创新,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开行江津-青白江首趟双城经济圈货运班列,举办首届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双城经济圈研究院落户江津。长江“水上穿梭巴士”入选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园纳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临港产业城发展按下“快进键”,珞璜港进境粮食中转码头资质获批,小南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成投用,老挝仓储集拼中心成立运营,珞璜港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老铁路货运列车、中欧回程班列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到发536列。全区进出口过亿企业超过30家,进出口总额达2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科学城江津片区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新引进美智科技等项目。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科技型企业202家。在全市率先试点科技副总进企业制度,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制度入选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几江长江大桥荣获国家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詹天佑奖”。重庆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入选国家废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全区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0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总量居全市第一,综合创新竞争力居主城新区第一。
——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市品质,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认真落实“五个振兴”要求,创新开展“四提三改”行动,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7.1%、增幅同组第一;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院落3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60个。石蟆羊石村、四面山双凤村等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几江石墙村、广兴广岳村等入选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石门李家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补足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缺口5.2万亩,复耕复种撂荒地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产量达62.8万吨。建成农村公路106公里、入户道路156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20公里。“三资”清理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试点行政村达59%,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265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庆市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全国首条双流制市郊铁路江跳线投入运营、过江段如期开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成投用,江津同城发展迈入“轨道时代”。白沙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津西、津北融合发展呈现新气象。编制完成宜居城市规划纲要(2022-2035),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李家湾隧道开工,南北大道提质、城区夜景灯饰提升等项目完工,新德感水厂一期建成投用。改造老旧小区62万平方米、棚户区200户,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0余个,新(改)建城市绿地74.9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36.3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7.4平方公里,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宜居画卷渐次铺展。建成“门前三包、五长制”示范道路25条,城市管理巡查整改问题2.3万个,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