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强化交通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大瑞铁路、瑞孟高速德宏段建设,确保芒梁高速、瑞弄高速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网环州。力争芒市机场t2航站楼及附属设施、g320芒市过境段改扩建、芒市东绕城高速、龙江交通便民码头、芒市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开工建设。编制完成德宏(瑞丽)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加快德宏(瑞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芒市—猴桥铁路、芒市—临沧铁路、章凤口岸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线、龙江航道整治、芒市和瑞丽综合货运枢纽等项目纳入上级开工建设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80亿元以上。
加快城乡水网建设。开工建设瑞丽江灌区、盈江木乃河水库、瑞丽江戛中段河道治理工程、盈江盏达河治理工程、瑞丽江—团结大沟连通工程等项目。加快陇川麻栗坝灌区、梁河湾中河水库、马仑河水库、芒市等薄水库等建设进度。抓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推进瑞丽江—大盈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完成水利投资20亿元以上。
加强能源网建设。有序发展光伏发电,做好配套电网接入工作。开工建设500千伏德宏至兰城输电线路工程,争取500千伏芒市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实施瑞丽、芒市主城区综合电缆入地工程。加快建设平河二、三级电站和新寨河电站。建成瑞丽—陇川天然气管网。新建城市燃气管网41公里。完成能源投资20亿元以上。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完成州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瑞丽国际陆港新城建设,加快瑞陇协同发展,推动芒瑞陇联动发展。加快创建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新建污水配套管网20公里、海绵城市2平方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1个。完善城市路网系统,升级改造城市排水防洪系统。深入开展芒市城区6条河流治理,打通芒市金塔大街、目瑙纵歌路等一批丁字路、断头路,积极推进芒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建5g基站400个、充电桩200枪,完成州人民医院及瑞丽市智慧停车泊位建设,拓展5g、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和“i德宏”推广应用。
(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不断完善“一网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推动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源发布、同步更新、一体化办理,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
全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抓好纾困、输血、培引、双创、改革、服务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兑现“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国企竞争力。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千方百计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以上、“四上”企业90户以上。
招大引强增投资。紧盯央企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谋划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采取“一把手”招商、定向招商、定点招商、链主企业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建立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要素限期保障机制,加强落地项目后续服务,推动协议投资转变为实物工程量。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有效吸引外商投资。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用,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英才兴边计划和人才安居行动。全年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4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以上。
(七)提升优良生态颜值,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上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以秸秆综合利用、城市扬尘烟尘管控和工业排放为重点,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三江四河”水生态治理,确保重点流域、湖泊断面、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提高耕地安全利用率。
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万亩,全州整体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以上。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防控外来有害物种。推进创建德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芒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盈江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以盈江为重点,加快全州森林碳汇资源普查测算,开工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扩大森林碳汇市场化交易试点成果。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污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建筑装饰行业监管,强化建筑垃圾治理。严防白色污染反弹,促进绿色低碳生活。
(八)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支持就业创业。突出增收导向抓实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城镇新增就业72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0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民工拿到辛苦钱。支持和规范外卖、快递、网约车、代驾等新就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