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立足全区产业空间新格局,积极承接重点产业聚集区的外溢功能,科学设计产业功能,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形成农村地区与全区产业融合、空间联动的协同发展,为全区“3 n”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朝阳区“两区”建设,积极承接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引导周边地区重点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文化贸易、跨境消费等业态,争取一批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的示范项目落地。结合第四使馆区建设,吸引一批国际组织和机构入驻,打造国际组织集聚区。结合朝阳园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以将台北京国际文化硅谷、来广营朝来科技园、崔各庄大望京商务中心等产业项目为承载,着力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结合文创实验区建设,引导南磨房、三间房及周边地区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产业,高水平建设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创新发展廊道”。
加大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力度。强化全区统筹,建立全区统一的招商引资机制,重点加大对农村集体产业用地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农村,提升农村产业层级。探索集体产业发展筹融资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项目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逐步扩大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村产业培育及转型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层级提升。
(三)提升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水平
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1 6”文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监管、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健全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区级统筹和监督指导。规范乡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置,充分发挥对本乡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指导、检查职责,确保履行监管责任。
提升集体资产管理质量。按照资产清查、动态管理、规范处置、公开交易的工作思路,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质量。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定期开展集体资产清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处置集体资产。规范集体经营性用房管理,对集体经营性用房实行分级管理。规范集体经营性用房交易和租赁行为,一定建筑规模以上的集体经营性用房通过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拓宽招商融资渠道,推进管理提质增效。
提升集体资源管理效能。加强集体土地管理,全面实行“村地区管”,强化区级管规划、管用途、管合同、管程序、管监督、管查处的管理职责,坚决遏制集体土地失管失控。加强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联预审机制,严格履行乡级合同监管主体责任,严格做到“六必审”。规范集体经济合同签订和履行,加强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定期开展合同管理自查,及时清理规范问题合同,形成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合同管理责任制度、合同备案制度和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集体资源市场化运行,集约高效运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济支撑。
提升集体资金管理水平。按照预算管理、使用审批、财务公开、审计监督的工作思路,提升集体资金管理水平。规范集体财务管理,加强大额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审批流程。严格执行村级预算决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优化收支结构,有效改善收不抵支问题。按照规定进行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社员(股东)监督。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探索推广乡级会计核算服务中心,实现集体“三资”全闭环监管。
(四)加强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目标,按照乡村联动、资源与资产联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联动的改革思路,全面深化乡村两级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村级产权制度改革扫尾,采取量化股份的方式,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股份管理,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优化集体股和个人股比重,探索股权激励模式,积极引导各乡实现按股分红,使更多集体组织成员共享改革成果。以“一绿”一批试点乡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探索推进乡级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新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主体地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以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目标,探索完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完善特别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责任考核和风险控制等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入股、合作等多元化经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效率。
第五章 扎实推动农业现代化
一、全面落实“田长制”,保护利用好耕地空间
(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优化耕地保护空间。推进耕地保有量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区调整工作,促进1.55万亩耕地保护空间集中连片和成园成方成带,实现落地上图、四至清晰,布局合理、质量合格。对耕地保护空间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摸清质量、布局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一乡一图一表”“一地一档”的工作台账。探索建立农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时动态监测耕地保护空间利用变化情况,提高保护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