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及严格监管执法
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和旅游市场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实施风险评估和预警。积极推进“互联网 监管”,构建业务全量覆盖、信息全程跟踪、手段动态调整的智慧监管平台。全面落实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完善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保障,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完善联合办案和执法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区域执法协作。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安全管理,强化对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政治站位,加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力度,加强对播出机构在元旦、春节、“两会”等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坚决禁止“黑广播”、“灰广播”及其他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净化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3.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
积极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建设,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审核机制,加强线上线下内容审核及动态监测,加强演出、艺术品、网络表演、网络音乐、游戏游艺、歌舞娱乐行业内容源头治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建立旅行社动态管理机制,健全旅游住宿业标准的监督实施机制。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对在线旅游等新兴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应急体系,开展行业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旅行安全提示。建立便捷高效的旅游投诉受理和反馈机制。开展文明旅游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行业治理。
(七)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1.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依托蓟州区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打造独具魅力的蓟州特色文化旅游体验。深入挖掘蓟州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蓟州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体现人文关怀。
2.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
发挥旅游覆盖面广、市场化程度高等优势,用好旅游景区、导游人员、中外游客等媒介,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推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3.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推动长城文化遗产旅游、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春山里等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发展渔阳古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盘活文化遗产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业态。促进文教结合、旅教结合,培育研学旅行项目。发展康养旅游,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康养旅游示范区(基地)。结合传统体育、现代赛事、户外运动,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实施一批品牌培育项目,推动文旅融合品牌化发展。探索推进文旅融合 ip 工程,用原创 ip 讲好蓟州故事,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旅融合品牌。
(八)完善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要素
1.打造蓟州特色餐饮谱系
积极推动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餐饮连锁店入驻城区、景区、旅游小镇和各种度假区;鼓励本地餐饮企业、酒店、餐馆深度挖掘传统美食,特色小吃,充分利用我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绿色食材菜品创新;积极推进泰德楼八大碗、子火烧、一品烧饼、官善熏肠、东塔驴肉、金桶千层饼等特色美食品牌化;鼓励农家院深度挖掘本乡本土传统特色美食和小吃烹制技艺,积极参与“蓟州餐饮名店、名菜、名小吃”网上评选活动,形成“一家一上品,村村有美食”的局面。以打造“无眠蓟州”为主题,以商务部门打造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为依托,将蓟州美食与夜购、夜游、夜秀、夜享等夜间经济新业态相融合,延伸蓟州旅游夜间消费链条。
2.提升旅游住宿服务品质
聚焦住宿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适度增加中高档酒店规模;大力发展连锁酒店、绿色旅游酒店,特色主题酒店、精品民宿、乡村客栈、休闲农庄、帐篷营地等多元住宿业态;持续推动农家院个性化和品牌化升级转型,加快形成梯次配置合理、规模集聚适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格局。鼓励中高档酒店引入专业、品牌化运营机构,鼓励专业度假型酒店品牌进驻度假区,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倡导人性化服务,满足旅游市场需求。按照《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级》国家标准,指导《蓟州区民宿标准与服务管理规范》《农家院管理规定》的修订与实施,推进民宿星级评定工作。加强住宿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住宿服务质量。
3.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持续改善乡村旅游公路、旅游连接线交通条件和停车场设施,强化旅游客运、城乡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村等的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开通更多跨周边区县旅游客运专线。持续推进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支持在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按规定增设观景台、打卡地、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打通旅游“动脉”,完善天津主城区、滨海新区和北京市等主要客源地到蓟州的交通运输体系,重点优化依托高铁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蓟州旅游交通可达性、安全性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