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基础

  1.坚持改革创新,生态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走在前列,启动46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件磋商,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结案20起。率先引入小额案件简易评估程序,2020年完成的辖区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磋商案被评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探索开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完成对孟河镇、罗溪镇和薛家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林长制工作试点,打造“双林长”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转化为全区干部的内在行动和价值追求。

  环境执法体系建立健全。刚柔并济构建现代化环境执法体系。以污染源日常监管、“双随机”检查、信访调处等为载体,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化手段,实现精准执法、快速执法。建立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推行“不见面监管”机制,开展生态环保问题“专家预查”活动,不断提高精准执法和科学执法的能力,区生态环境局被评为2021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20年新北分局率先在全市完成第一批滨江、城区、西部等三个环保所规范化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基本建立。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澡港河、剩银河、永汇河、扁担河、三井河、省庄河等21条河流确权登记工作。新北区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2.深化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新北区不断提升信息化防控手段,治污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充分运用走航监测、手工采样监测以及vocs溯源分析等手段,确定重点控制的物质以及排放环节。实现空气自动站乡镇全覆盖,建立区、镇两级空气站24小时预警及处理机制。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5.6%,优良天数比例由68.2%上升到75.6%,提升7个百分点。与2017年相比,2021年新北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18%,pm2.5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二,降尘量全市最低。

  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新北区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水环境质量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省控及以上断面消除劣v类水体,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区8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实现连续5年国省考断面两个百分百达标。扎实推进长江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障“三水统筹”,开展全区2274家企业涉磷调查,率先在浦河片区进行试点工作。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形成全区排污口“一张图”闭环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序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与安全利用工作。全区13家重点企业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开展监督性监测,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全面推动,落实92个关闭化工遗留地块的土壤风险管控,完成太平洋电镀、光辉电镀、红旗化工涉镉排查及凯顺电镀等重点企业土壤修复工作。对区域28万亩耕地的316个土壤点位及26个农产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3.实施分区管控,生态空间体系不断优化

  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新北区全域生态空间管控清晰,确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编制了《常州市新北区生态红线区域校核方案论证报告》,新北区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积为55.9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比例为10.99%。在全省率先发布《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基本要求》《化工企业安全关闭现场监督管理服务规范》等两项地方标准,关停搬转沿江岸线化工企业48家,努力实现沿江风光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绿色蝶变。

  构建完善生态空间网络。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被纳入《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典型案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常州段水生态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并由耐污型向清洁型转变,推进了城乡绿化、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实现对山水林田等生态资源的系统保护。优化完善以运河、新孟河、藻江河等为骨架的“四横四纵”生态空间网架构建。完成沿江一公里范围内3000亩生态复绿,敞开式省庄河生态廊道和十里生态绿廊生态安全缓冲区全线建成,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以人为本、节约集约等原则,形成《常州市新北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构建明晰的全区总体空间结构,以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带动产城空间布局优化,精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江南特色田园水乡魅力,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城乡空间布局日益完善。

  4.推进绿色转型,生态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产业结构不断调优调绿,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4:52.0:46.6调整为1.1:49.9:49.0,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2017年下降22.7%。加快发展“两特三新一智能”先进产业集群,其中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是常州唯一入选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链,天合光能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生命健康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提档。优化布局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沿江化工企业重化产能项目转型升级,全区完成 “危污散乱低”工业企业整治1220家,培育示范企业,规划孟河镇“集中喷涂中心绿岛”项目,加快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录。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速发展,创意产业基地成为首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新北区成为全市唯一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完成小黄山生态建设工程,实现小黄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生态价值转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