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知识产权区域协同管理。积极实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与上海、南京、杭州的高校、专业机构、专家联谊会等建立知识产权协作管理平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发挥沿江科创带科技成果产业化首要承载地功能,抢抓沪苏同城化发展机遇,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协同机制,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一体化,实现知识产权信息互联互通、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共享。
专栏5: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建设工程
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组织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为重要抓手,建立联系指导工作机制,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提档升级,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全国知识产权引领示范县新标杆。
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南通高新区组织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支持南通家纺城组织申报国家级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加快落实试点示范园区各项工作举措,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到2025年,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工作保障条件位居江苏省县域前列。
七、加强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匹配市场主体需求
(一)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通市通州区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企业家之家”,组织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知识产权事务办理、信息检索利用、维权援助、公益培训、政务服务、质押融资、国际交流等“一站式”服务,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向前端、后端延伸,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工作需求。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产业,以及现代家纺传统优势产业布局知识产权服务链。探索建设通州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对接国家和省、市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平台),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事项跨平台、跨层级、跨业务协同办理。支持公共图书馆、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场化服务机构申报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加强与苏南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协同衔接。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建设。强化政策引导,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国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综合代理机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金融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群,为全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积极组织申报建设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布局,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
(二)提升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水平
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发展。探索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持续改进和提升的政策方案,对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进行定期评估,积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引培结合”,引进国际、国内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地通州,加快培育通州本地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建立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网络。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精准、多样、特色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产品,提供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和定制服务,瞄准企业需求,全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进企业、促创新。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化水平。
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化发展。持续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违规代理行为,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牵头配合南通市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恶意商标申请、无资质专利代理、伪造变造公文、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行为,切实加强平台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综合治理和代理从业人员监管,引导代理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信用评价制度建设,培育本地知识产权服务信用评价机构,配合省、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对代理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促进行业自律和社会共治。
专栏6:知识产权服务效能提升工程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培育支持“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产业以及现代家纺等通州特色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链,着力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效能。以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通市通州区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企业家之家”为平台依托,面向不同主体提供知识产权综合性服务。深入推进通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聚国内高端服务机构,线上加强服务信息模块建设,线下推进精准特色服务输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专业支撑。
“十四五”期间,引进培育知识产权高端品牌服务机构5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人员500人。
(三)强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发挥“智领江海,知惠英才”工程的招才引智作用,结合重点产业精准招才,着力打造“产才融合的”引才体系,促进知识产权人才链与通州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完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集聚更多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推动通州知识产权高端人才作为高层次紧缺人才纳入市“江海英才”计划。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支持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助力通州成为知识产权人才会聚成长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知识产权理论及规范执法培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法律素养。加大通州重点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培训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企业知识产权高管、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以及知识产权专题业务培训。面向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培育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运营、专利信息服务等需求缺口较大领域代理人和服务人员,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实务人员继续教育和网络培训,全方位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培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