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水文化挖掘弘扬逐见成果。利用农业水价改革宣传手册、农业节水技术概略图和宣传画、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周”主题日宣传惜水节水;在改革试点和重要节点树立公示牌;邀请区电视台和主流媒体报道水利较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宣传水利工作成就。
专栏2 淮安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
序号 指标 权重
(%) 单位 “十三五”
目标值 2020年
现状值
一 防洪减灾工程能力 20
1 流域防洪标准 8 % 10~20年一遇 100
2 区域防洪除涝标准 6 % 防洪20年一遇
除涝10年一遇 100
3 城市防洪除涝标准 6 % 防洪100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 100
二 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 16
4 供水保证率 7 % 农业90%
工业95%
生活97% 农业90%
工业95%
生活97%
5 万元gdp用水量* 6 m3 100 94.08
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3 m3 10 11.23
三 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 17
7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 % 85 100
8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3 % 100 100
9 水域面积率 4 % 11.5 11.5
10 水土流失治理率 2 % 85 85
四 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12
11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5 % 85 87.8
12 灌溉水利用系数 3 0.6 0.604
13 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 4 % 95 95
五 水管理能力 20
14 水资源管理达标率 3 % 100 100
15 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 3 % 100 100
16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 6 % 骨干工程95
农水工程80 骨干工程95
农水工程78
序号 指标 权重
(%) 单位 “十三五”
目标值 2020年
现状值
17 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 6 % 100 100
18 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 2 % 90 86
六 发展保障能力 15
19 重要水管理事项有效实施率 3 % 100 95
20 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 6 % 100 95
21 人才结构达标率 2 % 90 85
22 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 2 % 90 80
23 水文化建设 2 % 90 85
第三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淮安区水利建设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新时期水利发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新时期治水思路亦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新时期江苏治水总基调,“十四五”时期淮安区水利建设仍需多方面综合提升。
一是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待提升完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尚未启动,苏北灌溉总渠堤防仍有部分未得到加固,白马湖地区治理、里下河地区治理工作进度缓慢;水源地建设基本达标,但仍需加强定点攻坚,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打造,水旱灾害防治和供水水源安全性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流域防洪标准尚未达远期规划标准。重要防洪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尚未启动,流域防洪尚未达规划300年一遇标准,渠北分洪方案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需优化调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区域洪涝治理有待加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区域水利治理日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水利工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渠北地区排水出路不足,因洪滞涝问题十分突出;白马湖高宝湖地区区域洪涝与流域洪水常同步发生,洪涝灾害频发;里下河地区水利工程体系尚不完善,防洪除涝环节薄弱;淮河流域下游平原洼地治理项目应持续进行。
城市排涝能力仍待提升。随着城区河湖水系连通项目的实施,城市排涝能力有大幅提升,但仍存在局部易涝受淹片,如卫生大厦周边、樱桃园路周边、经济开发区东部三个片区排涝保障能力不足,滞后于城市发展。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短板。渠北灌区上一轮纳入中型灌区建设,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建筑物年久失修,配套率不足、完好率有待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河道建设标准和规模不高,覆盖率偏低,部分沟河淤积、通而不畅、生态基流不足。
二是水生态环境治理尚需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十四五”水利现代化建设均对水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射阳湖、绿草荡等湖泊退圩还湖需加快推进实施。局部地区水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任重道远。区域内重要水体连通、骨干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应持续推进。
三是水资源保护开发仍需加强。水源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有待完善;供水水源安全性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区域供水联络管网工程应加快实施,实现管网连通,供水一体化。按《淮安区地下水整治方案》及《淮安市地下水井专项整治方案》相关要求,需对全区地下水井实施分类处置,整治彻底,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目前淮安区封井任务仍然很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且普遍存在,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