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持续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针对优质服务业供给总体不足、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与长三角节点城市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思路。切实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放宽健康养老等市场准入,破除土地、数据等要素供给隐性壁垒,大力增加优质市场主体,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围绕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目标,积极融入江苏服务外包城市集群。推进服务贸易转型提升,巩固旅游、制造服务、建筑服务等服务出口优势,扩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研发咨询、环境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加强文化、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服务外包。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加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深入改革通关监管制度和模式,进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依托扬州经开区、扬州高新区等建设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5%,达18亿美元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逐步提升。

  ——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严格落实“非禁即入”,认真抓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工作,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加大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才服务对外开放力度,有序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对外开放。探索扩大新兴服务业双向开放,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下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放宽或取消限制措施,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鼓励外资进入建筑设计、商贸物流、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领域,不断延伸外资企业服务链。

  ——打造服务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深入拓展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积极开拓“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全面融入全球化发展新格局。创新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方式,围绕关键短板和战略需求,聚焦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方向,支持服务企业以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联合投资等多元方式,高效配置全球人才、技术、品牌等核心资源。加快境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境外投资环境、投资项目评估等服务功能。规划布局商贸服务型国际合作园区,融入和服务长三角区域和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建成一批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强支点。

  (八)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准入、发展新模式、服务新体系等方面,围绕园区“二次创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等发展重点,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求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发展模式等方面,探索“扬州模式”,创出“扬州经验”,推动全市服务业改革创新发展。

  ——持续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用好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对扬州广陵新城的切块支持,指导广陵新城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施行“1(创新研究院) m(创新联合体) n(产业公司)”方式,集成化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示范载体,务求试点取得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各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瞄准影响区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开展试点,勤于谋划、勇于尝试,在体制机制、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政策保障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推进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改革。

  ——全面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审批程序,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做好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化和办事指南标准化工作,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不断扩大告知承诺和即办件范围。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推进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动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探索运用“负面清单 事中事后监管”“标准规范 事中事后监管”“告知承诺 事中事后监管”等管理方式取代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对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采用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构建多元化监管方式。

  ——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质押融资风险分担以及质物处置机制。支持领军企业设立联合创新平台,协同本土中小微企业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等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和种子期的创新型企业。完善诚信高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开展服务企业信用承诺活动。

  七、规划实施

  (一)完善产业推进机制。建立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推进服务业各项发展目标落地落细落实。夯实县(市、区)和功能区产业发展责任,明晰主城区、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实施差别化绩效评估。在服务业发展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行业主管、单位主体和个人健康“四方”责任,落实产业发展与疫情防控“四同时”要求,即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加强产业发展统计基础建设,深化产业政策研究,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强化产业要素保障。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适合服务业特点的融资模式。鼓励采取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土地、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行年租制和“先租赁后出让”等方式。加强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高级管理人才研修培训,引进和培育符合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的人才和团队。

  (三)推进规划组织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本规划与其他服务业相关产业规划的衔接,确保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相匹配,顺利实现规划目标。用好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分年度制定修订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和项目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和服务业发展质量、财税贡献水平。各服务业重点产业责任部门用好各自专项资金推进相关领域服务业发展工作。做好年度发展目标的制定,按年度分解目标任务,加强工作督查和绩效考评,确保规划目标在县域经济、园区发展中得到有效落实。做好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动态调整重点支撑项目,切实支撑重点工程得到有效实施。做好中期评估,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意见,确保规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做好规划解读和宣传,凝聚发展共识,积极动员企业和园区参与和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