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交流平台。用好杭州英国文化创意交流中心、杭州意大利文化创意交流中心,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大型文化展会。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以杭州外宣厨房为龙头的“1 n”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

  (三)文化和旅游交流品牌。打造“杭州西湖日”“杭州良渚日”世界级节庆品牌。培育“杭州国际音乐节”“杭州国际戏剧节”“南宋文化节”“大运河文化节”“钱塘江文化节”“国际爵士音乐节”“超山梅花节”等一批现代文旅品牌。进一步擦亮“宋城千古情”“最忆是杭州”“x绮幻之境”“江清月近人”“千岛湖水之灵”等旅游演艺品牌。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生态后花园、世界名城的金名片。

  (四)出入境旅游导向。规范出境旅游市场,引导公民文明出境旅游。增强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和世界旅游博物馆功能,加强全球高端市场营销推广,支持旅行社引进入境游客,提升入境旅游市场份额。做好休闲度假、疗休养、会奖旅游、综合体验类产品等精准营销,吸引境外优质客源。

  1.4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

  (1)打造具有国际识别度的城市文化ip。加强对良渚文化、西湖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等世界遗产文化和南宋文化、钱塘江文化、西湖文化、西溪文化、西泠印社等杭州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重点研究提炼杭州元素,策划推出面向国际、高亲和力、高辨识度,独具特色、深入人心的城市ip,并推动优秀文化ip开发、运营和推广。高标准建设良渚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寿宫遗址公园等。

  (2)创树城市国际化核心品牌。跟踪gawc城市排名等榜单,对标世界国际大都市,监测杭州城市国际影响力。以亚运会为契机,加大城市品牌传播力度,组织各类媒体深度体验杭州城市发展与亚运轨迹,传播城市和亚运品牌。在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户外公益广告中,充分植入良渚、西湖、运河等文化遗产元素。

  (3)全方位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外文标识,以规范、易读、简约为原则,实施国际化标识改造,实现重要场所国际化标识全覆盖。市级媒体开设英语栏目(版面)。设立国际城市客厅,展示城市国际化形象。建立完善多语种服务平台,提高市民国际交流能力。

  1.5加快国际组织总部集聚。

  政府民间双擎驱动,聚集国际组织落户杭州,搭建城市文化输出国际性平台。放大亚运效应,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国际知名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在杭落户,打造杭州国际文化中心群落,吸引各友好国家友好城市在杭设立文化交流中心。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等国际平台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国际组织落户杭州。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体系,推进高层次智库、企业家等联盟建设。依托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大运河数智未来城谋划建设国际机构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大对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产业企业招引力度。

  1.6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1)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争取设立杭州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有效执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快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

  (2)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加强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保护体系,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加强海外维权援助,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和应对机制。

  (3)建立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知识产权大数据库和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建设,强化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鼓励知识产权资本化,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

  2.提升国际宜居生态品质

  2.1务实推进国际教育合作。

  (1)实施“千校结好”提升工程、“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支持双向留学有序发展。实施高水平大学引育工程,规范引进世界顶尖的国际学校。全力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适度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支持杭师大哈尔科夫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联合学院建设,支持杭州国际学校白马湖校区建设,支持中法航空大学(暂名)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共享机遇,优势互补。提升外籍人才子女学校办学质量和影响力。支持市属高校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援外培训交流教学基地。

  (2)进一步推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大学联合工程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中俄旅游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白俄罗斯硕博联合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南非丝路学院等杭州海外“丝路学院”建设。

  2.2构建国际高端人才平台。

  (1)推进最优人才生态城市建设,打造全球高端人才“蓄水池”。深入实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调整优化市级人才计划,完善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模式,探索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支持推动国际一流人才组织、学术组织、科技组织等在杭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2)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举办全球顶尖学术(人才)活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积极争取国际高端论坛、人才赛会等永久性落户,打造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持续办好“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向未来 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梦溪论坛”“侨界精英峰会”“中国(杭州)国际人力资源峰会”等重点人才招引活动,精准招引全球顶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坚持“高精尖缺”并重,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注重引进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创新“候鸟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和使用机制,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