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
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扬州市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发展好,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向往的关键期。
“十四五”时期,江都区要精准应对形势,担当旅游新时代使命,深化建设“国内知名的大运河文旅休闲目的地”。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挖掘内需潜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全域化、大融合、文化强区、数字文旅”四大发展战略,以重大项目引领、重大活动引爆、重大平台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筑江都文旅产业发展“高峰”,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休闲、文旅生活、文旅消费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录
第一篇 发展背景篇 1
一、 “十三五”发展回顾 1
(一) 文化事业持续蓬勃发展 1
(二) 文旅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2
(三) 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突破 3
(四) 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4
(五)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 5
二、 “十四五”发展环境 5
(一) 发展挑战 5
(二) 发展机遇 6
(三) 发展诉求 8
第二篇 发展定位篇 11
三、 发展目标与定位 11
(一) 指导思想 11
(二) 发展战略 11
(三) 总体定位 12
(四) 形象定位 13
(五) 发展目标 13
第三篇 重点任务篇 16
四、 推进文化事业持续繁荣 16
(一) 搭建文化管理平台 16
(二) 鼓励文化精品创作 19
(三) 强化文化保护传承 21
(四) 落实文化惠民工程 25
五、 提升文旅产业综合实力 26
(一) 优化文旅空间格局 26
(二) 丰富文旅精品建设 31
(三) 深化文旅产业融合 41
(四) 推动市场消费升级 52
(五) 策划特色旅游线路 57
六、 完善江都公共服务供给 58
(一) 加强数字江都建设 58
(二)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0
(三) 实施阅读江都工程 61
(四) 推进城市驿站试点 62
七、 创新文旅品牌营销策略 63
(一) 强化品牌支撑体系 63
(二) 搭建品牌营销平台 64
(三)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 64
(四) 加强区域文旅合作 65
八、 加强文旅保障体系建设 66
(一) 健全文旅管理机制 66
(二) 优化营商政策环境 67
(三) 提升文旅金融服务 67
(四) 加强文旅人才保障 68
附件 71
(一) 重大项目库 71
(二) 各镇发展指引 75
(三) 近期行动计划 80
第一篇 发展背景篇
一、 “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 文化事业持续蓬勃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进。一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到“十三五”末,江都区已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文保单位4处、区级文保单位40多处,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5项、市级非遗6项、区级非遗26项,2个遗产点和3处河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获“中国毛笔画笔之都”品牌,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二是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进代表性非遗文化传承人申报工作,已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5人、市级传承人24人。江都区先后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组织举办“江都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题讲座”等活动,弘扬和传承江都非遗文化。
文化演艺作品精彩纷呈。“十三五”以来,江都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聚力创新、聚焦创作。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3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艺术创作比赛中获奖,其中工艺美术作品《大隋龙舟》《相亲》等获得国家金奖,《车轮滚过大平原》获省“五星工程奖”;推出多部“有高度、有温度”的扬剧精品佳作,积极参与长三角融媒体展播等。
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江都区着力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软实力,文化惠民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蝉联“全国先进文化市(区)”。一是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区“三馆一站”覆盖率达100%,13个镇建成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创成国家一级文化站3个、二级1个、三级4个,全区33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省标。在扬州市率先建成区、镇、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并以全省最高分通过省专家组验收。二是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江都区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系列大型广场惠民演出、文博展、送戏下乡、送电影等活动,打造多项惠民品牌,深化城乡文化交流,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