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余杭区“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指标表
指 标 2020年基础值 2023年目标值 2025年目标值
1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1235.3 1400 1650(力争1690)
2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3 4 6(力争6.5)
3 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街区)(个) 5 7 10
4 区级文化产业园区(街区)(个) 7 10 15
5 规上文化企业(家) 116 135 160
6 区级及以上文化产业人才(人) 320 380 450
(注:2020年基础值为分区调整后新余杭区数据)
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为导向,构建“1 3 3 x”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力发展数字内容一个标杆产业,重点发展传媒影视、游戏动漫、创意设计三大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文化金融、文化制造、文化旅游三大特色产业,鼓励发展数字艺术、数字展览、沉浸式体验等一批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余杭数字文化”区域品牌全面打响,数字内容成为国内一流的余杭“金牌文化产业”,三大优势产业成为全省领先的余杭“拳头文化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成为杭州示范的余杭“种子文化产业”。
(一)全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立足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深入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信息科技深度融合。以信息服务、数字传媒为主攻方向,注重“主旋律、正能量”导向,打造余杭数字内容产业“金字招牌”。巩固提升阿里系,招引培育非阿里系,不断壮大信息服务规模和质效,继续保持余杭网络文化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在国内数字内容产业的领先优势;积极发展短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等领域,构建数字传媒行业全方位发展矩阵。积极引进专业社群运营团队、数据营销服务商,培育提供综合技术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解决方案的科技型文化企业。鼓励构建文化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产品展示交易平台、文化项目投融资平台、文化人才服务平台、文化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版权服务平台等文化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数字内容文化企业深度参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二)重点发展三大优势产业
传媒影视。依托我区数字经济及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型传媒业、影视制作业。坚持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正确导向,规范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传媒,优化发展传统广告媒体,注重时代表达、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影视题材创作质量和影视作品制作水平,依托晟喜华视、佳禾影视、美视众乐等标杆企业,支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网剧、网络大电影、综艺等多类型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构建一批助力影视创意孵化、业务深度整合的影视创作平台,加快良渚影视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影视创意生态化、制作工业化,提升余杭影视产业后期制作和关键场景视频特效制作数字化水平。开展影视作品宣传工作,积极搭建影视作品出海交流平台,为本土影视企业对外交流沟通提供便利渠道,鼓励优质影视作品“走出去”。
游戏动漫。以游戏创作、电竞赛事为游戏产业发展重点,依托哔哩哔哩电竞总部、绝地科技、妙聚网络、非奇科技等领军型游戏企业,提升游戏创作发行、电竞赛事运营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实力,积极推动全区网络游戏出版申报服务平台、测试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游戏产业链生态。以原创类动漫为动漫产业发展重点,着力提升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衍生变现等产业链环节的整体实力。支持传统文化与漫画作品结合,以优秀原创企业为支撑,助推良渚文化超级ip打造,鼓励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原创漫画作品。鼓励余杭动漫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大型活动,提升余杭动漫的国际化传播格局。
创意设计。着力构建创意设计产业新格局,加快提升余杭设计服务的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专业设计等领域,提升内容创意、产品制作和市场销售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积极对接中国美院等高校创意设计专业,搭建校企合作工作站。持续办好各类创意设计活动赛事,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本土设计品牌。
(三)提升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文化金融。发挥产业引导基金撬动功能,依托浙江文化产业成长基金(二期)、浙军影视新力量、b站干杯基金(二期)等文化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推进“凤凰计划”文化企业上市,力争“十四五”时期文化企业上市2家。健全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确权、登记、托管、流转等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开展文化金融制度和工具创新,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文化企业的覆盖面、便利度和实效性。
文化制造。紧跟沉浸体验、智能交互等文化产品制造发展趋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制造领域的应用,持续推动文化制造企业在vr、ar、全息成像、超高清、可穿戴设备、沉浸式体验平台等核心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文化智能制造水平,培育一批文化制造领域“链主”型企业,带动构建文化装备制造产业链。
文化旅游。丰富文化内容展现形式,提升发展文化会展、文化演艺、文化休闲等文旅业态。坚持文化会展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巩固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带动强劲的特色文化产业展会。布局建设中小剧场、特色剧场,统筹规划演艺园区、演艺街区,鼓励佳合舞台等文化演艺公司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演艺产业模式,提供优质群众性文化演艺活动。立足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三大文化内核,联动全区生态文旅资源,融入未来乡村建设,积极开发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
(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鼓励发展数字艺术、数字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余杭文化产业发展新活力。推动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传播、展示、交易等领域更好结合,鼓励艺术家开展数字艺术作品创作,打造数字艺术体验场景,拓宽数字艺术应用领域,提升艺术作品数字化展示水平,发展数字艺术线上交易平台,创造艺术品消费新模式。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展览融合发展,支持文化产业从业者以更开阔的思路拓宽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和展览媒介,鼓励开展“云上音乐会”、“云上荐书”、“博物馆云上展览”等新兴文化传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主旋律走近广大人民群众。促进文化旅游、数字内容、文化制造等多产业相互融合,注重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催生融合型沉浸式体验业态。以高水平艺术表演、高质量艺术作品带动艺术消费水平提升,鼓励发展文化新兴消费模式。
五、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三核三带引领
良渚运河-古今文明传承带。依托良渚古城遗址和大运河余杭段文化集聚优势,发挥数字文化创新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传媒影视等产业。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盘活沿线产业空间,立足“渔业文化”恒泽特色孵化园,联动周边产业园区、仁和三白潭湿地共同发展。加强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系统性整合利用,积极谋划“研学 旅游”产业布局。积极融入之江艺术长廊、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打造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为内核、数字文化为底色的古今文明传承带。围绕数字文化社区先导区,谋划建设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小镇,重点发展影视、动漫、游戏等业态,打造数字内容创意创新创业中心。依托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发挥美院专业、人才和科研优势,整合起梦创意园、万科未来之光等孵化器载体和潜力开发地块,布局产学研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建筑(风景园林)设计、时尚设计等业态,打造创意设计培育孵化基地。提升梦栖小镇,以工业设计为主导,兼顾智能设计、商业设计等各类设计产业,打造中国工业设计标杆、世界工业设计高地。依托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文化艺术走廊、恒泽特色孵化园、瓶窑老街等平台,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创新和文化业态体验,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文化演艺、文化培训、文化旅游等业态,引导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高品质文化街区(园区),打造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