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实施党政人才“领航”计划

  聚焦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关键,打造一流党政人才队伍。围绕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建设数字化党政人才梯队,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技能培训。高质量开展党政干部集中轮训,不断提高培训的覆盖面、精准度,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进修班”,全面提高党政干部的系统思维和政治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管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法治建设、金融服务、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专题培训,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党政干部专业能力。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以提高年轻干部七种能力为重点,积极选派干部到国家和省战略举措实施地、重大工程项目和艰苦地区历练。稳步扩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制度性交流规模。健全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制度。加快形成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进一步从“双一流”高校选拔和培养使用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到2025年底,专业性较强部门配备专业背景干部数量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一)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际人才发展体系

  围绕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发挥自贸区杭州联动创新区余杭片区等优势,积极探索国际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为自贸区杭州片区建设提供创新样板。持续推进海外人才驿站建设,依托重点企业、技术转移中心、各地商会等充实驿站规模,建立海外人才驿站激励制度,切实发挥驿站大使引才作用。借助海外高校资源,加强与海外社团对接,完善余杭籍和入住余杭知名人才信息库建设,不断深化海外智力和项目招引工作。探索建立杭州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海外科技创新基地,在发达国家和科技关键国家适时创建政企合作的孵化器创新公司或基地,积极延伸海外科技项目和人才工作阵地。积极参与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会活动,面向全球引进海外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扩大国际友城“朋友圈”,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资助本土人才出国深造,支持本土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吸纳当地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合作与竞争。推进国际人才俱乐部、国际友谊联盟等国际人才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引导。打响国际人才社区聚才品牌,努力建设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一流剧场、高端住宅等面向海外人才配售的配套设施。

  (二)建设更具凝聚力的人才引领体系

  组织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专家举办人才理论学习班,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好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梦”、“团队梦”更好融入“中国梦”。加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在基层党委层面推行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计划单列,不限名额。从海内外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中确定一批重点培养对象,常态化做好政治吸纳工作。推荐优秀知识分子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各类群团组织。进一步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加强定期走访、日常联系、个别谈心、关怀慰问,切实帮助知识分子解决“关键小事”。

  (三)建设更具开放性的人才引进体系

  深入实施“未来之星”计划,积极引进各类各层次优秀人才。完善人才高峰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项目、渠道相结合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积极推进柔性引才工作。探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人才互认互通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开放的招才引智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人才集聚城市的人才交流和合作,提升人才交流水平和层次,打造国际人才聚集新优势。健全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补助管理机制,加大中青年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技能人才支持力度,加快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加快北京、上海等地“金燕联盟”建设,完善高校毕业生和高学历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在引进落户、创业资助、创业培训等方面创新政策保障机制,扩大引才规模,提升引才绩效。

  (四)建设更具市场性的人才认定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建立市场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落实创新主体对创新人才的最终评价权。研究实施重点产业人才的分类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创新人才认定指标体系,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人才不同类别,改进评价考核方式,对基础研究人才注重研究成果质量及社会影响力,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注重市场评价,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注重转化效益评价,提高人才认定、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

  (五)建设更具成长性的人才培育体系

  健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校企、校所和校地协同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参与科技人才培养,建成一批联合培养基地。对接浙江大学等高校机构资源,拓展高层次人才开发与培训项目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在职教育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订单式”为主的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大赛、比武和交流等形式,重点锻炼和发现一批基层的行业精英。加大政府购买力度,优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方式,联合区内外重点企业、高校、专业机构开展我区重点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训。

  (六)建设更具精准性的人才治理体系

  推进人才治理数智化建设,系统性重塑人才发展治理体制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充分采集各类人才数据,构筑人才工作的数字底座,围绕人才需求与业务协同实现全方位赋能,使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服务等各个环节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工作流程、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创新,提升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按照省委“152”数字化改革框架,根据余杭区委“创景计划”等数字化场景建设方案要求,依托余杭数字化改革企业联盟,深化人才数据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数据管理,实现人才工作基本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加快“杭启未来”、人才交互信息平台、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实施,加强对人才及其创新创业过程中相关数据采集、分析、服务、治理,不断提升人才决策水平。整合归集全区人才相关信息化系统,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上网上云,从人才招引到人才、人才项目、人才企业落地实现全流程服务、资源要素全流程供给、人才及项目企业成长轨迹全流程监管,实现人才引育留用全域服务智慧圈,构建人才信息广泛共享、人才项目全程协同、人才决策精准支持的人才治理新发展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