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原则
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发挥规划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的控制、引导和统筹作用,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空间布局;统筹城市生态、生产和生活需要,实现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科教、防灾等多功能协调发展。
生态优先,强化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地的生态属性,注重生态韧性;坚持巩固和延续桐庐特有的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人文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彰显桐庐生态文化魅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量质并举,管养并重。坚持绿地增长与人口增长相匹配,多维拓展绿地空间;坚持实施精品工程,推进精细化管养,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打响“桐庐园林”品牌。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公园绿地分布均好性,完善绿地服务功能,提升城乡风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资源协调、规划控制、监督管理、财政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园林绿化建设运营和养护管理市场;加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的全民参与,实现园林绿化工作 “共建共治共享”。
(三)发展目标
按照“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和“补短板、提品质、显特色、迎亚运、强治理”的总体思路,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和“浙江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参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推进绿地建设,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契合、与城市发展格局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吻合的现代园林绿化体系,展现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靓丽风采。
园林绿化发展分目标:人绿均好、城绿均衡、量质并举。绿地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绿化品质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带动城乡风貌不断优化,美丽幸福内涵不断深化。
园林绿化管理分目标:统筹管理、精细养护、高效治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统筹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养进一步深化,绿线管控、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城市绿化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四)发展指标
桐庐县绿地系统“十四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数值 2025年规划值 指标属性
1 建成区绿地率 41.1% ≥42% 约束性
2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95平方米 ≥15.2平方米 约束性
3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85.36% ≥90% 约束性
4 年扩绿面积 18.8万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 ≥15万平方米 预期性
5 “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林荫道条数 - ≥10条 预期性
6 “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提升)绿道长度 - ≥40km 预期性
(五)发展布局指引
着力构建“三山为屏、两江穿城、七廊贯通、多轴串联、内外渗透、城景交融”的园林绿化发展格局。
三山为屏:依托桐君山、舞象山、大奇山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结合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等建设,形成桐庐稳固的天然生态屏障。
两江穿城:以富春江、分水江为依托,“江 沿江绿带”蓝绿筑底,展现桐庐富春山水城市的魅力和形象。
七廊贯通:以塘湾山-马鞍山生态走廊,剪溪浅丘生态走廊、桐君山-舞象山生态走廊、梅林溪、黄潦溪、大源溪、富春江南渠为脉络的七条廊道,形成沟通中心城区和外围生态空间的大型生态廊道。
多轴串联:沿320国道、春江路、白云源路、城南路、乔林路、迎春南路、东兴路、凤川大道、江南路等多条道路景观轴线,建设路绿相伴的最美绿色风景线。
内外渗透:依托山水通廊建设,把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外围森林公园、郊野景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有机连接,形成内外渗透的绿化体系,凸显富春山水城市魅力。
城景交融:构建点线面、多层级公园网络,提升绿化覆盖率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塑造“城在绿中、园在景中、城景交融”的景观风貌,严格保护“富春山居”意象。
发展格局示意图
四、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1、补短板
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梳理桐庐绿化主要问题,对标先进,补齐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建设不足,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佳等短板,精准施策。
2、显特色
保护与凸显桐庐“三山鼎立、两江汇流、山水镶嵌”的独特山水格局,加强自然生态修复,营造更具魅力的城乡风貌空间。强化绿地系统与山水自然本底的有机融合,注重蓝绿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围绕“山边、水边、路边、身边”积极推进县城绿地建设,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展现浙江大花园“耀眼明珠”靓丽风采。
3、提品质
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提升桐庐园林绿化品质,打响“桐庐园林”品牌;以人民为中心,新建(提升)一批公园绿地类项目,通过绿地精品工程的实施,带动县城整体风貌整治提升。
4、迎亚运
紧密围绕亚运会筹办,做好环境服务保障工作,加强赛事场馆及周边、迎宾线及门户地区的环境提升,彰显桐庐“富春山水”城市国际形象和环境品质。
5、强治理
以“高效治理”为目标,加强统筹管理水平,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提升绿化审批效能,强化绿线刚性控制,启动数智化建设。
(二)四大任务
1、完善绿化空间体系,增强绿地均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