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健全“政府组织推动、产业链协同、龙头企业牵引和市场化运行”的创新协同机制,围绕瓯海产业转型发展和产业链攀升需求,重点在服装、鞋革、电气机械、眼镜、汽摩配、智能锁、包装、食品加工等八大传统产业领域开展科技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服装产业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高端西服、商务休闲服、时尚女装、潮流童装等主导产品,兼顾发展服装辅料业。推进企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内涵。加强服装服饰新花色、新品种、新款式、新功能的研发设计。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高级定制。
鞋革产业核心技术:强化中高端鞋类产品的研发,注重鞋类舒适性技术、鞋楦设计。研发高性能止滑材料、基于纺织纤维的鞋面和鞋衬纳米复合材料、基于聚合物的鞋垫和鞋底纳米复合材料。发展皮革、箱包革等产品,加快染整材料等新材料发展。
电气机械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基于网络化机器视觉的智能缝制机械、缝制机械机构独立控制、缝制机械立体缝纫等技术。发展智能式、安全式、自毁式、预充式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微小注射针等产品及高精专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疗等器械。发展适配时尚智造、新型纺机及其他专用装备及产业配套关键部件,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等中高端数控机械,工业机器人本体、关键核心部件等。
眼镜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等离子镜架抛光、铝合金表面粘接、冷喷涂 等离子喷涂、石墨烯涂层技术,开发镜架自动化制造装备、镜片质量自动化检测装备、光学薄膜在线缺陷检测系统、智能磨抛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眼镜及配套软硬件技术。
汽摩配产业核心技术:利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进行车载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整合。研发自诊断系统、电子稳定系统(esp)、胎压监测(tpms)等一批由高端汽车标准配置逐步向中低端车辆渗透的电子控制设备。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开展控制系统、电机和电池等相关技术引进和攻关。
智能锁产业核心技术:研发锁具切削加工技术、冲压技术、压铸技术、表面处理技术、自动装配线等工艺与技术。研发集图像传感、中控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数字安防产品,推动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融合应用。
包装产业核心技术:发展技术含量、附加值较高的电器、食品、卷烟、医用、眼镜等领域包装用材,研发应用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包装材料,研发生态包装设计、绿色包装材料和循环利用技术。
食品加工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新型节能干燥、超微粉碎、冷冻冷藏、杀菌包装等共性技术,突破物性重构、风味修饰、质构重组、低温加工和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攻克绿色加工、低碳制造和品质控制等核心技术。
八、实施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工程
(一)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深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一核多点”,依托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的技术转移体系,打造网上技术市场3.0版,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集聚一批技术交易、咨询评估、科技金融、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施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行动,扶持鼓励企业加快推动已授权发明专利落地转化,面向企业评选一批重大贡献专利成果,提升企业推动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完善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探索瓯海特色的两用技术成果转化体系。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突出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大高技术含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优势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建设,加快形成与政产学研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护航科技创新发展的工作格局。
(三)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扶持政策,引导科投基金子基金、创业投资机构集聚发展,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投贷联动、科技保险,持续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瓯海科技金融中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建立科技企业技术产权融资储备库,完善推广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以金融“活水”滋养科技创新。紧抓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契机,支持挂牌上市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增发、配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融资。
九、实施科技合作内外循环工程
(一)推进自创区“一区五园”的对接合作。探索跨区域创新创业协作新型模式,支持与其他分园的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共建专业化产业基地,打造科技精准合作升级版,围绕关键技术、前沿科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采取设立分支机构模式共建众创空间、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企业园等各类载体,开展主导产业的区域分工协作,推动产业跨区域联动发展,健全产业链配套体系,提升瓯海科技发展水平。
(二)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参加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光电等领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扩大城市群之间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范围。融入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等“科技飞地”建设,加快浙大紫金众创小镇杭州瓯海科创中心建设。强化长三角区域高水平研发机构和技术资源协同对接,加快建设“杭温双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大异地孵化器、“科创飞地”等合作共建力度,打造“研发创新在外地、成果转化在瓯海”新模式。
(三)积极开展海外研发合作。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共建由双方或多方高层政府倡议的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巩固、拓展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海外人才联络站点,为开辟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创新平台的有效渠道,并开展长期合作夯实基础。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合资等多种方式建立海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开展跨国技术并购、跨国技术转移,全面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水平。
十、实施品质生活科技赋能工程
(一)全面支撑乡村振兴。推进温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统筹星创天地、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建设,打造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推广应用示范亮点。以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战略协议为契机,切实加大对接力度,落地一批院地合作示范项目。推进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水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设,培育本地院校农业研发创新平台。争取引进浙江大学等国内涉农高水平高校农业科研资源,推进农机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深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向农业研发创新机构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突破农业科技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将适用的、先进的、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农业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