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3-10:瓯海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
1.生物医药。紧扣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大力开展新机制和新靶点药物、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基因工程治疗药物、临床优势突出的生物技术药等研发。加快研制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型疫苗产品以及用于重大传染病的诊断试剂。推动新型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的开发。
2.医疗器械与健康装备。推进高性能医疗器械和健康装备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等高性能诊疗设备,人工关节、牙种植体以及植入器械等高端产品,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研发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诊断试剂,以及适合基层医疗机构高精度诊断产品。
3.光电产业。依托温州国家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优势,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整合上游激光技术、配件供应商,联动下游时尚智造、汽摩配等产业应用企业,推动集研发、孵化、应用于一体的产业化体系。搭建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等合作平台,推进以华科大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为主体的光电实验室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专栏3-11:瓯海光电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激光器件与应用设备、半导体照明、光通信、光电能源、光储存系统及设备等领域。
(四)构建现代产业平台体系
深入实施工业全域治理,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平台体系,为瓯海现代都市工业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1.构建“一廊一区五片区多园”格局。结合瓯海区产业发展特色及空间体系,构建“一廊一区五镇多园”产业空间格局。其中:
一廊,即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瓯海)。以温州高教新区为核心,依托温州大学城丰富科教资源,打造以科研为核心、研发服务为支撑的新兴高能级板块,建成瓯海高水平“科创事业发展”“科创资源集聚”“科技产业发达”的示范廊带。
一区,即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重点聚焦服装、鞋革、眼镜等时尚轻工产业发展,推进汽摩配、专用机械装备等行业智能化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总部经济发展,打造温州总部经济高地、传统产业提升和都市型工业发展的示范区。
五片区,即生命健康小镇、时尚智造小镇、眼镜小镇、国际智创片区、茶山梦创片区五个特色产业片区,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升级版,坚持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完善统计监测、数据共享等机制,努力打造成为瓯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特色产业平台。
多园,即瓯海科创小微园一期、慈湖科技创业园、潘桥焦下小微园等一批小微企业园,重点以全市“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为牵引,创建“清廉小微企业园”,严格执行“十条刚性措施”,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园运营管理、企业服务、文化建设等机制,努力打造成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专栏3-12:瓯海“一廊一区五片区多园”平台支撑体系
1.一廊:规划面积38.7平方公里。重点以温州高教新区为核心,以创新制造、创新服务为建设导向,依托温州大学城丰富科教资源,发挥三垟湿地的生态品质和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加大对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商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7所在温高校科研扶持力度,吸引凝聚国内外优质科研教育资源,增强基础性创新研究力量,提高在国内外重点专项领域的科研竞争能力,打造以科研为核心、研发服务为支撑的新兴高能级板块,建成瓯海高水平科创集聚示范廊带。
2.一区:规划面积50.66平方公里,托管面积9.94平方公里。重点围绕皮鞋、服装、眼镜等时尚轻工产业,加快汽摩配、专用机械装备等行业智能化发展,培育新型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都市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总部经济。
3.五片区:
(1)生命健康小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健康为主导产业。重点依托温州医科大学、温医大附一院等,加快形成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强化科研攻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加快土地做地出让,重点发展精准医疗、体外检测、基因诊断、数字医疗、新药研发、医药总部等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东南沿海健康产业基地、国家区域医疗康养中心。
(2)时尚智造小镇。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以时尚为主导产业。重点以鞋服、眼镜、锁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按照“产业数字化”理念,坚持时尚化、智能化、定制化发展方向,研究核心区1平方公里区块的整体规划、设计、招商和建设方案,重点启动温州时尚学院、温州时尚会展中心、温州时尚定制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时尚产业转型示范平台。
(3)眼镜小镇。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以时尚、健康为主导产业。重点围绕眼镜产业发展主题,打造先进制造区、商贸文旅区、综合服务区等三大功能区,形成集研发设计、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产品展示、物流配送、配镜检测、专业定制、眼视光医学等产业链条完整的眼镜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国家眼镜行业示范区和长三角特色都市体验旅游目的地。
(4)国际智创片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以数字、创意为主导产业。重点通过旧厂房“腾笼换鸟”的改建方式,由政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和景观改造,并按照“三不变”(主体不变、用地性质不变、建筑结构不变)的原则进行厂房建筑立面改造,开展道路及景观改造,引入信息软件、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产业,打造浙南未来科技产业创新孵化核。
(5)茶山梦创片区。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以创意、旅游为主导产业。重点强化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结合村镇改造,打造双创平台及科研孵化平台。结合大罗山生态园、温州乐园发展休闲度假产品,依托中科纳米等企业平台发展新兴产业,建设居住与产业并重,融合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研发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特色片区,创建区域文创休闲中心、智慧科技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
4.多园:瓯海科创小微园一期、娄桥轻工产业园、慈湖科技创业园、潘桥焦下小微园、潘桥陈庄小微园、郭溪西陶小微园、宏地智能科创城、仙岩时尚总部园、郭溪上屿小微园、开发区梧田工业园、瞿溪南片工业区、郭溪高新技术产业园、丽岙新基建产业园。
2.推动土地空间优化利用。以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为目标,着力推进区域工业平台整合提升,破解工业发展空间不足、产业用地低效闲置、企业发展低效散乱等问题。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总量锁定、增量保障、存量优化、质量提高”的原则,建立“三区一线”(工业集聚区、过渡控制区、产业留白区,工业用地保护红线)空间管控体系。加快低效和闲置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区块改造提升,实施老旧工业区块有机更新。以工业用地连片规划和改造为导向,支持采取政府统一收储再开发、国资平台统一收购整合开发等模式,加快零星分散土地整合归宗。加强工业用地绩效评估和土地退出监管,实施新出让工业用地“标准地”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