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运用新技术加强的安全管理
实施云计算、区块链、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在农业保险上的应用。构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新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监测体系实现灾害预防,达到农产品精准种植、养殖的效果。通过收集和整合农村客户资源信息建立客户信息库、引入外部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和价格数据、气象站点数据等),提升对农业保险经营的分析、管理能力,以及客户服务的能力。搭建客户服务端平台,提升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5.加强农业行业的经营安全
(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构建农业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机制,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制定农产品分类、分等分级等关键标准,推动构建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识化,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对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加施质量认证、品名产地、商标品牌等标识。推进农产品可溯化,完善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探索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改造提升和融合农资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等,确保可记录、可追溯。
(2)加强农机使用安全
持续推进农业机械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农机安全生产氛围,提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完善农机报废机制。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
(3)规范管理农家乐经营
加强农家乐的审批监管,开展建筑质量检查,整改具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制定相应政策支撑名宿的消防安全设施和治安管理。推进农家乐治安管理正规化,落实实名登记工作。推进消防隐患整治工作,规范管理农家乐经营。
(4)推动渔业安全生产
做好渔业渔船生产安全监督指导工作,开展养殖水源抽样抽检,加强水产品加工企业行业监督,严格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定期抽查渔船消防配备、救生设施、照明器材等安全设备等,确保渔船捕捞作业安全。另外,加强畜牧兽医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指导,规范沼气项目建设与使用安全,农药安全管理以及农业设施安全管理等。
(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既是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十三五”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1.加强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
强化分类指导,继续推进三大倍增行动。引导村民小组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可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的开发。可牵头组建生产合作、服务合作、劳务合作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行使“土地银行”职能,收储连片农地,参股招商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可组织富余劳动力兴办村劳务合作社,增加村级服务经营收入。
聚焦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全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质量效益。以结合村情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地域特色经济,如在泽雅等山区支持发展农家乐等。以整合升级都市农业为要点,融入观光休闲、生态度假的元素,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与扶持质量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整合村集体、村民入股等资金,加强部门帮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所挂钩集体经济项目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兴办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增强“输血”功能。结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通过优质项目倾斜和公司市场化运营,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平台。
鼓励村级经济自我经营,设立村级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有偿使用制度。贯彻“强村十条”的发展,发挥强村公司的作用,做好强村公司小微园、北林垟综合体、上潘垄康养基地等大型强村项目。提升经济薄弱村造血能力,迈出从“全面消薄”向“全面小康”的坚实一步。
3.加强村级资产管理与监督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规范村级集体资产合同和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审计机制,成立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资金管理,巩固村级老年协会治理成果。严格村级集体经济支出,公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开设智慧管家助力清廉村居建设,实现对村级微权力进行精准有效的监督。借助e管家的推行,利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实现阳光村务公开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协调服务职能;发改、财政、税务、工商、国土、质监、环保等部门应加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服务和支持,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农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投入机制
进一步健全我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为补充”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重点支持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发展,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对接和精深加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更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现代农业。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增加支农信贷,支持和规范涉农担保机构发展,加快构建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全面提升金融支农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政策保障
加强对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不断创新与完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强化耕地“红线”、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区的保护与管理;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产生的土地指标,优先用于支持农业发展。依法依规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规范行政执法,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涉农企业负担,有效保护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稳定投资信心,激发投资活力。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等要素改革,保障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改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环境保障。制定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培育、科技示范推广、农业机械设施应用,以及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等政策,严格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