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土地资金等要素的供给依旧制约

  农业产业化发展将面临“农业性”政策优惠不足和“工业性”政策制约,而争取中央和省里支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来讲,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受到“亩均论英雄”影响。城市化进程挤占农业发展空间。我区位处城乡结合处,城市建设进程较快,适宜建设万头猪场等的土地空间有限。畜牧业发展受到规划、生态红线、水源、村庄距离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选址难以确认。传统蔬果产业等经济作物挤占粮食生产面积,争地现象日益明显。

  5.农业农村发展人才支撑仍存不足

  乡村发展的人才支撑还不够有力。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人才的培育、引进、使用与开发政策体系不完善,难以吸引更多的本土人才、科技人才、专家学者和公职人员返乡下乡投身现代农业、参与乡村振兴。由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造成镇(街道)一级农业技术人员缺乏,一些镇(街道)的农技员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农技知识水平不高等问题。

  6.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缺

  乡村教育资源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医疗资源不足,养老服务、养老机制尚未健全,城乡统筹机制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理顺。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设施功能不强、治理不均衡、监管与多元共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区面临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同时也是我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提速期、都市能级跃升的关键期、改革系统集成的深化期、共建共治共享的窗口期,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将加快转型。

  (一)“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1.财政增收压力将挤压优先发展

  土地财政的开发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可用地得大幅减少,土地财政的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建设周期长的影响,对全区经济收入增长贡献较大的城中村在未来几年存在经营性收入“断崖式”下降风险,短期内难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由于财力不足,土地、劳动力等农业成本的上升与涉农领域的财政资金之间的矛盾激化,农村农业投资增速将会受到冲击而导致投资降幅扩大,或将影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基本方针的实施。

  2.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农业规模化种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单一的种植业投入大,见效慢,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疫情等因素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冲击,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较大影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此外,农业加工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充分,农产品附加值低。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链短、低小散弱、规模不经济等问题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3.乡村空心化与城乡融合的矛盾

  人口结构变动将带来农村劳动力兼业化和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制约。乡村人口规模红利和结构红利将进一步减弱,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兼业化进一步加剧,破解“谁来种地”“谁来发展”和乡村养老等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加速带来农村农民深入分化和乡村隐性矛盾交织的双重变化。乡村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农民市民化等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农民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矛盾风险进入显性隐性交织放大期。

  4.新模式新业态的培植任重道远

  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使得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近年来,新零售和新业态快速发展,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成为新潮流新亮点。如何把握农产品营销的创新出路,培育新业态的带货方式、发展创意农业成为当下关注热点,但发展动能积攒不足的瓶颈难以突破,其间涉及农民自身素质的转变提升,也不是朝夕能够解决。

  5.差异化发展与竞争力培育互斥

  我区农业发展存在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大,核心竞争优势小的不足,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方能在众多农产品中一枝独秀。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标志,而我区品牌培育相对滞后,乡村农户由于条件限制,品牌意识薄弱,自产自销的销售模式,例如销售杨梅、瓯柑等由于价值链较短且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经济,无法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6.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依旧制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目前我区资源要素瓶颈突出,资金、人才、技术向乡村流动障碍较多,尚未形成稳定的资金链,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人口红利的消退导致的农业成本居高不下,城镇化推进的背景下的土地存量供给不足。目前存在的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村振兴人才缺乏、农业二、三产业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将长期存在。

  (二)“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

  合理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的同时,需准确研判发展的新机遇,以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守好“三农”的战略后院。

  1.国家省市级等层面的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推进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我省实施“两进两回”(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行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为我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准确把握我区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际国内双循环、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不断放大民营资本、温州人资源、医疗康养、生态本底、工业反哺等特色优势,将全方位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新背景

  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将提升社会消费能力,为康养产业、高端农产品消费带来机遇。在现代农业消费方面,农业“互联网 ”、乡村“互联网 ”、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加强,传统的技术装备应用正在向现代的物质技术装备转变,农业技术由单项应用向组装集成转变;在农民生活消费方面,由一般性的生活保障向营养健康等较高层次转变;在居民住房消费方面,由土木结构向砖瓦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由分散零散居住向集中农村社区转变;在乡村建设方面,由常规性的乡村路建设向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转变,向治理污染、美化绿化环境转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