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群组:鉴于我区东西条带状走势,加之近年城镇化纵深推进,连片成群农业区数量有限。除上述两带建设重点街镇,娄桥、潘桥、郭溪等街道也有粮食果蔬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分布,以及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的重点建设区域,而呈现多群组点状分布态势。按照存量空间提效开发和增量空间集约建设的双重要求,加强整合提升和集聚发展。

  图3:两带分布示意图

  2.构建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

  以城乡融合、全域振兴为导向加快构建以都市区为主体形态,街道(镇)、村为补充的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东区片积极融入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助力创新、智力、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形成集生态山水休闲、乡村度假体验于一体瓯海近郊的后花园。中西片区应挖掘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承载历史文化和城市高端服务功能,合理利用低效土地和山坡地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工程,促进传统农业产业提升与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融合美丽城镇“五美”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升级版。选择环大罗山的茶山、三垟、仙岩等街道,以及丽岙、瞿溪、泽雅等街道的重要节点,如肯恩小镇等,布局谋划乡村公园建设,促进城乡统筹、整体智美。探索集“旅游 文化、运动、农业、特色小镇”等产业融合业态,打造温州都市近郊旅游度假区和都市微旅游目的地。开展系列乡村建设行动,推进风情小镇,村落景区等建设。探索优化减村布局,合理调整村庄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小村大镇战略,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重点村聚集发展,基本消除小规模自然村。促进撤并村庄全面融合,提升乡镇作为乡村经济、治理中心,服务中心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富民乡村产业体系

  重点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挖掘产业发展新动能。根据省市确定的有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主导产业发展指引,结合我区实际,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经营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1.促进主要农产品提质增效

  粮食蔬菜生产: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向优、向绿转变,加快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稳面积、稳产量,生产基础不断夯实。严格保护7.90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3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年均粮食播种面积约3.8万亩、总产量约0.3亿斤,建设高标准农田年均约0.1万亩。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到2025年,完成3.88万亩高标准农田和0.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稳定蔬菜播种复种面积约11.2万亩,实现产值3.58亿元。禽畜产品生产:实现年均生猪存栏约1万头、出栏约1.2万头,推进流通、终端冷链体系建设,实现年均产值1.8亿元。鼓励发展养蜂等绿色无污染品种的养殖。

  特色水果产业:依托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建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扩建、改造、提升生产基地、创建农业专属品牌、建立新型产业合作方式,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环大罗山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水果精品园及低产果园提升改造,涉及杨梅(茶山)、瓯柑(三垟、茶山)、泽雅(猕猴桃)等水果生产基地,以及仙岩街道派岩村(杨梅)、岩二村(马格朗鲜果小镇)、罗中村(金河柑田果园农旅休闲综合体);潘桥街道桐岭村、郭溪街道宋岙底村(葡萄)等,到2025年,实现全区水果总产值约2亿元。

  花卉苗木业:打造以基地 科研 休闲 销售的园艺超市和以生态休闲、花文化科普、奇石展览等为特色的花卉生态休闲展览厅,融购花、赏花、美食为一体的花卉销售模式,并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打造丽岙温州花城项目,通过花城运营公司的重组,将其打造成集农业生产、市场交易、生态教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浙南闽北花卉苗木产业展示展销的重要窗口。充分利用温州花城市场资源,结合迎春花展,争取每2-3年举办一次花卉博览会。到2025年花卉苗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2亿元。

  现代种业:继续实施繁育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科诚、神鹿、神良等种业农业科技型企业,实现年均产值突破1亿元。

  图4:主要产业点分布示意图

  2.加快各类农业产业平台建设

  加快综合平台建设。集中资源向各类农业龙头农企综合培植平台、产业联盟、农合联框架下的各类平台(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以及三园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集聚。

  加快龙头农企建设。通过科技集成、主体集合,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格局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业链条由单一向复合转变,发挥要素集聚和融合平台作用。扶持做大做强“大好大”“顶诺”“强能”“桂香村”“修文”等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家。

  培植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建成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我区目前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蔬果、花卉苗木、茶叶(油茶)、畜禽等产业,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

  建设各类示范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向重点专业村聚集,依托“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促进产村融合。如做强茶山杨梅、三垟瓯柑、泽雅油茶集种植、运输、加工于一体的示范生产基地以及瓯柑等果品采后处理和贮运集散中心,加强相关物流配套实施建设。

  3.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

  深入实施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构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力争每个有一定农业产业规模的行政村(社区)培育1个以上的区级以上、有影响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在土地、税收、技术等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农企 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更加普及,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到2025年,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5家。

  家庭农场:到2025年,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数量稳步增加,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30家,生产经营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巩固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