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基本实现全覆盖,区级以上示范社创建40家,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水平大幅提高,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25年,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

  4.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产业交叉融合,形成“农业 ”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功能农业、研学体验等。因地制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山水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生态、人文、休闲”三大特色,培育和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特色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研学禅修等多种形式休闲观光农业。做好五美瓯越文化园、瓯柑主题文化公园、秀垟水库采摘园、吹台山旅游项目(二期)、仙岩仙帆湿地公园、盘垟村桔园木屋营地、瞿溪塘河源生态公园,全面建成北林垟美丽田园综合体,打造农业旅游示范 基地。

  通过“两带一美”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发挥“醉美泽雅•古韵纸山”和“诗画泽雅•琦君故里”等5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示范作用。按照我区乡村振兴规划,有序推进“耕读书乡,奇秀仙岩”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及上潘垄梯田综合体•森林康养基地、北林垟田园综合体、北林垟度假旅游村马鞍岩区块、瞿溪塘河源休闲示范带、大罗健身休闲示范带和泽雅龙溪休闲示范带等重点项目建设。

  依托“两山一水”地域优势,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元素融入、品味提升,全方位推进特色乡村建设,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创建思路,重点建设泽雅、瞿溪、丽岙街道等特色乡村和特色民居,以特色民宿、农家乐为乡村产业亮点,将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彰显相结合,推动乡村“品味美”。

  5.加强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

  利用我区山水生态资源优势,以及就近温州大都市核心区,引导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

  可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产品,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观光农业、游憩休闲、生态教育等服务,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利用我区部分地区为主城区及近郊的优势,布局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卖等加工,满足城市多样化、便捷化需求。培育加工业态,发展“中央厨房 冷链配送 物流终端”“中央厨房 快餐门店”“健康数据 营养配餐 私人订制”等新型加工业态。探索发展智能“车间农业”,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

  专栏: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粮食安全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多维度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推进粮食产能区项目建设,稳定1.3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提升种粮属性;完成3.8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蔬菜:发展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集成应用蔬菜集约化育供苗、水肥一体化等提质增效技术,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1.26万亩、产量15.8万吨左右。

  2.农业加工产业提升工程:发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作用,做大做强大好大食品、顶诺牛排、绿鹿酱菜、民丰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区农业加工产业总产值超15亿元。

  3.休闲农业提升工程:东片以大罗山森林公园、仙岩风景区、三洋湿地为特色,更加突出山水特色;中片以白云山、泯江、石岩屋生态人文资源为特色,建设适应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场所;西片以西雁风景区、泽雅水库、泽雅森林公园为依托,突出自然生态与乡土文化的多样性,大力发展乡村农家游。到2025年,打造精品民宿15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以上,建成民宿集聚村3个,提升农家乐集聚村6个。

  4.特色种植业优化工程:(1)水果:因地制宜引导主栽果类向适宜区集中,优化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瓯柑、杨梅等特色果类,调优果树品种结构;推广果树整形修剪、营养诊断疏花疏果等技术,提高水果品。到2025年末全区水果面积达2.9万亩、产量3.2万吨左右。(2)茶产业:推广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措施,2025年基本实现不用化学农药绿色茶园全覆盖;提高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生产水平。茶园面积稳定在1500亩、产量50吨左右。

  5.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工程:实施省、市级花卉产业发展项目,全面建成温州花城综合体项目,进一步做强丽岙街道花卉优势重点区发展;加强对花卉产业的整合、优化和引导,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鲜切花、盆花、新优苗木和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推进花卉苗木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区花卉苗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2亿元。

  6.畜禽产业提升工程:生猪业:实现猪肉部分自给,全区生猪存栏稳定在1万头左右。促进现有产能提质增产,支持现有生猪规模猪场标准化、现代化提升改造,推动现有猪场按照设计产能科学增加养殖量。禽畜业:鼓励有条件地区大力发展规模化家禽养殖,加快发展草食动物,推动绿色牧场建设。到2025年,全区实现家禽饲养量180万头(只)。

  7.现代种业发展提升计划: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队伍,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继续实施繁育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种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科诚、神鹿、神良等种业研发企业,实现年均产值1亿元。

  (三)拓展适应双循环的产品市场

  1.建设响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利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政策,以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17 1”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海外站、中国(温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等资源,拓展农产品的外需潜力,以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后小康社会消费升级对农产品的内需潜力。

  推进农业稳外贸行动,开展农业贸易政策创设孵化基地建设,继续拓展杨梅等农特产品的海外市场,通过冷链包装向欧洲出口销售。开展各类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开展农业农村领域的招商引资。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引导农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办好农业展会、做好品牌营销推介、培训和宣传,加强与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合作,做好“杨梅节”等系列活动和产品推介活动,深化市场形象。

  2.加强产品品牌体系建设

  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积极培育粮油、肉禽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鼓励和引导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等,规范品牌创建标准,拓宽我区农产品销路。继续推进“瓯越鲜风”标准化基地创建行动,突出我区杨梅、瓯柑、高山蔬菜、高山稻米等特色产品,利用好茶山杨梅、三垟瓯柑的国家地理标志,打造瓯海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瓯柑等产业时尚创意产品使之成为“瓯海礼物”“瓯海印象”“舌尖上的瓯海”等时尚消费文化品牌的核心产品。引进知名企业“品牌入股”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