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现代化学校创建 所 3 13
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率 98.5 100
3.职业教育
在校生 人 3980 4100以上
4继续教育 人次
完成各级各类成校和社区教育
学校的培训 万人 14.2 18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万人 180 300
省级成人学校现代化率(%) 15 30
5.省现代化监测指标水平 全省
排名 48 28
附件2
瓯海教育金名片
名片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五重构改革,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
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好教育新生态建设,通过“五重构”改革,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一是淡化学校行政色彩,服务每一位学生,促进学校管理高效化;二是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打造多元化的课程超市,建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建设新型学习共同体,打造创新型功能空间;三是加强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改革的专项指导和督导,制定符合校本实际的“一校一策”方案,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校本品牌;四是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窗口学校,打造“未来教育”标杆校。
名片2:构筑瓯海教育智慧云平台,打造教育数字大脑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助高校、研究院(所)、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和学校应用数据,整合瓯海教育云计算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和服务支撑中心的算力资源,大力建设瓯海教育智慧云平台(“瓯教云”),打造教育大数据仓,构建智能化的学生、教师和学校数字画像,为教育科学决策服务,为个性化教育服务。加快智慧教室、智慧录播、智慧广播、智慧监控和智慧安防等建设,配置学习移动终端,实现精准评价、精准作业和精准教学。高效推进智慧政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教育便民服务领域延伸。借助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等政务(校务)服务入口,聚焦民生热点,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
名片3:打通终身教育脉络,创新社区教育新模式
打通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资源鸿沟,链接区级社区学院/老年大学、街镇社区学校/老年学校、村居委学习点的学习资源,整合开放大学、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体系,搭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网络。继续推进“政府推动、各部门协作、社会多方力量合力推进、市民主动参与”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推动托幼一体化模式创新,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以及“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瓯海教育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名片4:创成一系列国家级先行示范品牌
全面落实区教育大会精神,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定高水平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区”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品牌优势,见证教育立区成效,先行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劳动教育示范区、全国首批千所优质中职学校等品牌。
附件3
“十四五”期间瓯海教育事业创新行动
(2021—2025年)
序号 名称 现状 目标任务 主要举措
1 “未来教育”标杆学校创建行动 2020年,全区已创建智慧教室82间,智慧录播室(校园电视台)152间,智慧校园21个,立足于 “未来教育”的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尚未构建完整的“未来教育”机制体系与实施方案。 坚持“窗口标准”,以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智慧校园创建、高品质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新优质强校”培育、职业教育“五业”联动、特殊教育康教融合行动等为载体,在各学段打造形成以未来教育思想为引领、未来课程为核心、未来课堂为载体、未来教师为基础、未来环境和技术为支撑的“未来教育”窗口校,形成品牌矩阵效应。
到2025年,创建“未来教育”标杆学校10所。在全省形成示范引领辐射效应。 1.聚焦“未来学校”新样态,以硬件智能化、软件系统化、学习泛在化、环境生态化、文化一体化为主要方向,提升温州“未来学校”建设标准,引领学校新改扩建。
2.优化整合云端教学资源,加快开发“温教钉”和“钉钉未来校园”,搭建“人工智能 教育”平台,打造“网上课堂”和“云端校园”。借助智慧教室现场体验、大数据分析学情等举措,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在线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探究式学习。
3.建设集阅读、展览、研讨、学习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室与公共区域,高起点打造未来学习中心、创客中心、社会实践中心、生活体验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运动健康中心、未来艺术中心、国学启慧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等区域。
2 “未来教师”培育行动 2020年,全面启动智慧校园环境、智慧学习服务体系、信息化能力、管理精准化和技术与教学融合等五大建设项目,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整体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亟待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素养。 瞄准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赋予教育信息化的新使命,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25年,完成全员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 1.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牵头,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装备电教人员、师范院校专家等组建研修团队。
2. 探索基于“互联网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服务新模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组织互动课堂的管理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陪伴能力,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
3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动 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无差别受理”的改革要求,实施教育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服务布局和后台教育服务能力。 构建教育“管办评”分离新机制,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大格局。推动依法治教,加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实现教育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1.以教育业务流程再造为抓手,与“一网通办”改革、优化教育环境协同联动,通过建立备案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三张清单》和工作流程图梳理,深入推进教育系统简政放权。
2.通过“管方向,管边界、管体系”,孵化未来课程的建构模型,编制融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面向未来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和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