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抓手:
牵头搭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牵头搭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办好国际滨湖度假大会暨度假博览会,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度假区提升的重要平台。引导全市度假区以资源和市场相结合为导向,从山地度假、滨水度假、人文体验、乡村度假、主题游乐、运动体验等不同类型角度特色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度假区品质,到2025年新增1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力争再创1 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湖州“水陆空、动静闹、吃住玩”集成的度假区集群,打响“湖光山色•度假之州”的整体形象。
举办世界乡村旅游博览会。提升乡村旅游大会的平台能级,按照“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在前三届世界乡村旅游大会的基础上,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乡村旅游博览会,成为全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交流的重要平台,实现从“节庆”活动到“会展”经济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湖州在全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延伸湖州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建设“景区村庄”升级版,培育100位“乡村旅游带头人”,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大力促进湖州乡村旅居的发展,提升特色民宿、休闲农场、乡村酒店、度假庄园(村)、乡村俱乐部、创意工坊、自驾露营等产品品质,完善乡村旅居生活的公共服务和政策配套,打造湖州国际乡村旅居生活的样板。
建设运动休闲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打造长三角地区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新高地。持续深化“极限之都、户外天堂”赛事品牌和活动平台,高品质改善体育产业结构,高质效利用湖州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滨水资源,以发展运动休闲度假产业为主要目标,率先在山区、平原、湖面开阔空间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发水上飞机、直升机、滑翔等设备为载体的低空旅游;大力发展山地自行车、马拉松、极限运动、登山、探险、徒步、定向越野、无人机等多种类型的户外运动。做优做强以天荒坪滑雪场、云上草原、天籁温泉等为代表的山地滑雪和温泉度假项目。利用南太湖滨水条件和西部山地生态环境优势,开展游轮、游艇和自驾房车等新型交旅融合项目。依托现有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培育一批优秀体育旅游项目、精品线路,重点培育西山漾湿地公园、原乡小镇、仙山湖、城山沟等户外运动营地基地建设,打造全省运动休闲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2.区域协作平台
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紧紧抓住“轨道上的湖州”高铁时代下城市间空间距离重构的机遇,巩固长三角周边省市一级市场,重点突破珠三角、京津冀和中西部市场,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线上线下互动”的区域合作和营销模式,共推区域精品线路和产品,大力拓展国内远程市场。积极参与省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旅游发展建设,重点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渠道。
主要抓手:
建设湖州文旅推广联合体。秉承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原则,创新市、区县文旅推广联合体建设。优化整合市、区县资源,突出低碳、生态、文化、美食、研学、度假、运动、养生等不同主题,联手打造满足多元需求的十大旅游目的地特色游产品,推出环湖州最美自驾游线路等,强化湖州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延长来湖游客平均逗留时间;合力拓展目标客源市场,在当地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以及ota等平台,开展市、区县联合投放,集中力量实施精准营销;探索度假目的地一价全包消费模式,不断创新优化“湖州畅游卡”“湖州自驾游护照”等营销手段,联合设立境外湖州文旅推广中心和国际人文交流中心,整体推进市、区县文旅宣传与推广,强化“湖光山色•度假之州”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
共建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继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一地六县”旅游合作,培育优秀旅游产品,串联节点游线,培育一体化文旅线路,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实现“互为旅游目的地,互送客源”的总目标,共推国内、国际长线市场。探索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问题,聚焦文旅融合新发展,推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定期举办环太湖文旅局长联席会议,打通太湖水上旅游客运航道、环太湖旅游大数据共享、“环太湖十景”文旅企业联动、长三角一卡通、环太湖旅游市场客源互送、环太湖文旅市场执法联动、环太湖文化基因解码合作等,打造具有深厚江南文化底蕴的世界级影响力的度假区集群。重塑华东黄金旅游线,融入国际旅游大循环阵营。
共建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以“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为龙头,重点梳理大运河湖州段流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利用,建成新市运河新天地等1-2个运河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擦亮湖州运河古镇群金名片,打造以南浔、双林、菱湖、善琏、练市、新市、和孚为主要内容的运河古镇群文旅ip。运作好湖州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旅游,建设以文化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水乡民俗旅游带。加强与江苏扬州、浙江杭州、嘉兴、宁波等运河诗路带城市联动协作,共推运河文化旅游。
3.现代治理平台
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创新,推动全行业整体智治,全业态联合监管。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动态管理制度,完善“红黑名单制度”和“动态退出机制”。建立行业提升评价标准,引导全行业品质化、精细化发展。
主要抓手:
推进依法治旅。加强旅游行业法制建设,完善旅游法规规章,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深化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实现监管事项和监管对象全覆盖。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绩效考评制度,完善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权力清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裁量权细化标准等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发布虚假广告或不实旅游产品信息等非法旅游经营行为,严厉惩处诱导购物、“零负团费”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强化安全保障。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方法建立可操作、常态化的文化和旅游管理机制,深入推行旅游“新业态”多部门全过程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协同高效、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体系。加强旅游重点领域、重要时段、重大活动的安全监管,建立权责明确、反应灵敏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优化政务服务,实现政务办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服务模式,完善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矛盾调解体系。
深化标准示范。以深化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为主线,研究制定演出市场、娱乐市场、网络市场、旅游市场管理有关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规范和标准,通过标准化方式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相关领域进行管理、规范和引导。全面推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指南,在全行业持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化“光盘”行动的社会风尚,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