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发展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文物建筑、特色民俗等长兴历史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进优质文化基因活化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打造,建设台基山、徐阶墓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积极创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进文博场馆景区化,推进太湖博物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进非遗展示馆、非遗体验基地(点)和非遗传统民俗活动场所纳入重点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参与非遗体验。实施“百县千碗”美食工程,打造东鱼坊、龙之梦太湖古镇等长兴特色美食街区,打响“百县千碗•千年茶宴”长兴特色美食文化品牌。
品质发展生态旅游。依托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图影湿地、小浦古银杏长廊、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特色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延伸发展创意工坊、特色美食、主题民宿、非遗体验等融合业态,加快打造全季全时旅游产品体系,建设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推进古银杏旅游风情小镇、原乡硒谷养生村等项目建设。提升“长三角百里红韵绿道”特色品牌,推进全域绿道有机串联,整合山水、田园、森林、温泉资源,创新开发赏自然山水自驾游、诗意栖居深度游等多元化生态旅游体验项目。
特色发展研学旅游。以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为核心,整合江南红村、金钉子、仰峰村、新槐村等现有资源,打造“江南红村”红色研学旅游大景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红色研学教育旅游目的地。挖掘古生态文化、贡茶文化等长兴特色文化内涵,推进大唐茶贡院、中国扬子鳄村、陈武帝故宫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集贡茶体验、古生态探索、历史科普串联的示范性研学旅游精品路线。
专栏3-1 休闲旅游“一轴两翼一区”布局
一轴:依托太湖观光大道(沿滨湖大道—中央大道—龙山大道—长水线联动形成的“太湖观光大道”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全域旅游发展核心轴线,以太湖龙之梦乐园、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吸引物,充分发挥太湖龙之梦乐园的溢出效应,联动太湖图影、洪桥、开发区(太湖街道)滨湖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龙山休闲体验区、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两翼:“一翼”,即整合小浦、煤山等乡镇的“古生态、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工业遗址”等资源,打造长兴历史文化品读区;“一翼”,即推进画溪、吕山、虹星桥、和平等城南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画溪“画里慢乡•江南果都”慢生活体验区、吕山湖羊风情小镇、虹星桥农旅融合示范区、和平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
一区:以仙山湖为核心,做优湿地品质,扩大仙山湖旅游圈,将交通、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外延,整合仙山、显圣寺、上泗安村、仙山村等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仙山湖大景区的业态体验,打造仙山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并与中国扬子鳄村、林城乡村旅游等文旅资源联动发展。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打造长三角省际区域物流中心
推进省级物流示范县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构建覆盖全域、层级功能分明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推进物流数字化、平台化发展,打造长三角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力争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到6%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
做强产业供应链物流。推进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设,优化重点产业供应链,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九游会彩票平台的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鼓励物流企业向综合型现代供应链企业转型。加速全链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建设智慧供应链。聚焦智能汽车、新能源、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动特色产业供应链转型升级。普及针对汽车产品、蓄电池、包装物等产品的闭环回收利用模式,优化供应链逆向物流网点,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
培育发展冷链物流。构建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冷冻销售等冷链物流系统,提升冷链物流设施技术水平,优化标准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大型批发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利用自有设施提供社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 冷链宅配”“中央厨房 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加强冷链物流溯源管理,提升湖羊等特色农产品全链条冷链服务水平。
发展城乡配送物流。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共享快递网络,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改造利用现有镇、村等资源,开展快递和交通物流场所共建共享,加强农村快递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和统一运营,实现“村村通物流”“快递普服化”。深化大数据运用,推动销售预测、网络优化、库存部署等场景应用,应用推广“平安配送码”,强化配送车辆数字化管理,发展共同配送模式,促进物流配送降本增效。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省级物流园区提质增效试点,重点提升长兴综合物流园区枢纽功能和辐射能力,支持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数字化终端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持续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继续扩大铁路长兴南货场、“铁公水”码头多式联运规模,进一步织密直达口岸、通江达海的多式联运物流网。
专栏3-2 现代物流“一核四中心”布局
一核:长兴综合物流园区。以长兴物流产业核心区为定位,提升多式联运一体化水平,打造长三角多式联运重要枢纽,强化专业仓配功能,推进专业货运、仓储企业集聚,提升商品物流技术保障。构建以智慧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市场交易结算平台、物流产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支撑体系。
四中心:煤山物流中心、和平物流中心、泗安物流中心、夹浦物流中心。强化周边地区辐射集聚,优化仓储配送服务,深化与长兴综合物流园区联动,提升物流产业协同效应。
3.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示范高地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基本准则,构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示范引领绿色金融发展,打造长三角绿色金融示范高地。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绿色信贷余额超过500亿。
聚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探索气候投融资创新模式,建立绿色贷款贴息、绿色信用贷款风险补偿、绿色保险保费补贴等机制,鼓励金融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绿色改造,支持零碳园区、零碳建筑建设。围绕能源双控,积极推进能效金融创新,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保险,创新生态环境责任类保险产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挂牌上市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形式拓展融资渠道。探索科技型绿色企业(项目)“绿名单”机制,支持运用绿色ppn、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等融资工具推进绿色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新科技信贷产品,着力建立初创期科技企业“首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投贷联动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创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作用,探索开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业务,培育科技型专业保险体系。发展区域股权市场“可转债 担保”融资模式,建设创新融资试验区,深化“太湖科技板”试点,打造区域股交支持县域经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