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海外办学机构数(所) - 1 ≥1 预期性

  高校海外留学访学3个月以上经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15.9 20 30 预期性

  与国(境)外学校结对数(对) 150 200 >250 预期性

  投入与

  贡献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 10.19 12.9 >12.9 预期性

  生均教育经费(万元) 2.96 3 >3 预期性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亿元) 12.64 15 17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协同推进,构建高标准教育资源全面支撑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有机整合,强化制度创新,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推进教育资源高标准配置、建设、供给,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建立健全学校布局规划组织实施机制。根据教育发展趋势,统筹全市域教育资源,科学修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教育布局专项规划调整论证机制,健全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建立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严格按规划布局建设学校,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学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办学规模、投资额度、投资主体、建设时间、责任主体。建立学校基本建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度超前提高学校基本建设标准和设施配置标准。严格实施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五同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新建幼儿园时,按有关标准设置适当比例的2-3岁婴幼儿托班。开展学校布局规划编制和执行情况督查考核。统筹实施老旧学校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专栏1 公共教育资源建设扩容计划

  建立适应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221所,其中幼儿园121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88所、 高中段学校12所,新增幼儿园学位4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2.96万个、高中段学位2.63万个。市本级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03所,其中幼儿园53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39所、高中段学校9所、高职学校1所、中小学实践基地1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98万个、义务教育学位4.7万个、高中段学位1.62万个;重点完成双溪高中(暂名)新建、科技城高中(暂名)新建、嘉兴高级中学迁建、旅游商贸类中职学校(暂名)新建、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新建、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扩建和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2.统筹推进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合理调整公民办学校规模比例和学生比例。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小初高学校特色一体化,科学布局和培育体育、艺术等特色学校,加强学段间有效衔接,畅通学生个性成长通道。统筹全市系统内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并进一步扩大资源,不断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统筹中职教育专业、师资、实训、招生及就业,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中职与高职、本科的衔接,推进普职融通。统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根据市域教育发展需要及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引进优质基础教育、高水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

  3.规范构建基于地方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强化选择性教育理念,积极开发实施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红船精神”、“勤善和美、勇猛精进”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可爱的嘉兴”等地方课程的实施,培养一代了解嘉兴、热爱嘉兴、建设嘉兴,具有地方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嘉兴人。深入推进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基于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实际和教育资源,架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按照“大市统筹、以县为主、学校为基础”原则推进课程体系建设,鼓励高校、行业企业、专业机构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成立课程建设指导中心,建立健全课程编审机制和相关配套激励政策。

  4.有效配置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资源。探索建立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教师配置机制,科学编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源专项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编需求。探索实施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编制挖潜创新力度,盘活资源,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支持学校根据未来五年的自然减员情况,编制教师需求计划,并提前两年开展教师招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有效改善区域教师队伍学科、学历、性别、年龄等结构。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学校教师跨区域、跨学段轮岗交流,引导城镇优秀师资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动教育名师区域、城乡、校际合理分布。

  (二)立德树人,形成高质量“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深化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聚焦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师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贯穿各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领域,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统筹开展“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推进“红船精神”与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上好“开学第一课”,深入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入团、入队仪式教育,构建党团队全链条一体化育人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建好省内领先的“红领巾学院”。充分体现红色基因、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民族精神和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2.提升学生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推进课堂学习模式变革,探索混合式教学、跨学科综合性教学、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教学新方式,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育一批创新基地学校和创新教育教学项目,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探索建立小初高一体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建立中小学生创新拔尖人才联合选拔培养机制和创新教育评价机制,畅通创新拔尖人才输送渠道。强化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强化高等教育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培养,着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建立学校经常性体育竞赛制度,加强国家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建设。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办好“市长杯”足球联赛。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和卫教融合,建设健康校园环境,多渠道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社会公布制度。加强健康人格培养,健全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全面构建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