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深化“山”字系品牌建设。探索“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等“山”字系品牌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把“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品牌的引领者。加快开发一批能够支撑“山”字系品牌形象、具有鲜明地域标识度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形成产品支撑品牌、品牌带动产品的良性互动。到2025年,建成“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直供出口基地,打造“丽水山耕”拳头产品15个以上。“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构建完善的“丽水山景”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激活水经济,打造“丽水山泉”高端水品牌,开发高附加值涉水产品。持续扩大丽水地方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丽水味道”产品标准化、品牌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多方位宣贯“丽水味道”处州特色小吃十大标准,打造“丽水味道”形成丽水传统经典味道的世界认同性、内容丰富性及地域多样性。推动国家公园品牌与“山”字系品牌融合发展,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打造长三角生态安全农产品供应地、生态文化旅游圈、幸福美丽大花园核心区。
专栏3:“丽水山耕”品牌发展计划
按照“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定位,不断优化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增强品牌运营能力,着力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协会持有、企业主体、行业促进”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新格局。到2025年,培育打造具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品牌拳头产品15款;建设“丽水山耕”核心示范基地5个,建设“丽水山耕”会员单位标准化示范基地(企业)100个、“丽水山耕”订单基地(企业)不少于200个;对标欧盟,提升品牌产品检测标准,完成5个品牌产品的 iso体系认证、gap 认证等国际认证和3个主体的国家、省级老字号认定;建成“丽水山耕”品牌核心供应链体系,培育经销网点300家以上,营销网络覆盖长三角城市群,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附加值显著提高;集合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与销售板块,迭代升级品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构建“丽水山耕”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打造“丽水山耕”品牌赋能乡村振兴项目2个,“山”系品牌融合发展路径有效拓展。
1.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对授权单位的产品生产、产品包装、产品运输直至产品销售、九游会彩票平台的售后服务等过程,实施全程管控及个性定制,严格杜绝损耗“丽水山耕”品牌价值的产品授权。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成本,搭建全渠道供应体系,布局全国范围分销商和网点,提升仓储物流运输效率。完善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优化溯源体系、加大研发投入等举措来提升优质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搭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为授权单位提供优质管理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形成管理闭环,有效提升品牌管理服务水平。
2.完善品牌营销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渠道,提升“丽水山耕”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上海、浙江等地稳固的营销伙伴关系,在国内形成多层次、相互交叉、资源共享的营销关系和营销渠道。积极布局实体店铺、pc网店、移动网店、社交媒体等渠道,构建全渠道商业模式。采取线上 线下、体验 销售的新零售运营模式,打造从基地到家庭、田间到餐桌的全生态产业链,打造线上(微商城 线上平台 跨界合作 富媒体合作) 线下(品牌旗舰店 连锁门店 新零售门店)的新零售商业架构。
3.优化品牌管理体系。一是围绕市场、会员、产品、监督等四个维度进行管理,提高“丽水山耕”品牌知名度、产品溢价;二是发挥区域公用品牌优势,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通过产业、资金、人才、技术、经验、商业模式的引入,引领并辐射九县(市、区)的农产品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发展,加强联动协同,共同价值创造,形成以丽水、杭州为核心市场,温州、宁波、上海为目标周边市场以及北京对应的意见领袖市场,扩大市场区域流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采取多种方式吸纳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完善产品团队(开发与选品)、品牌团队(整合传播与客户管理)、营销团队(大客户渠道与终端零售),为持续优化品牌管理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良好的人才支撑。
9.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交易市场、出口等产业服务平台和农创客基地、双创园、孵化园、小微企业园等招引平台,通过“双招双引”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字号企业、龙头企业,形成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竞争优势。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创客、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到“十四五”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万个。规范提升家庭农场,把更多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培育成为有活力的家庭农场。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推动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加入农合联。鼓励小农户利用实物、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作价创办或参股农民合作社,引导经营主体通过购销服务、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农资服务等形式带动小农户发展。“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0家,市级引领性家庭农场250家,市级引领性大学生农创客150名,培育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300家。
10.构建新型乡村产业发展平台。研究制定推进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政策,构建丽水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农业组织发展的高地和新增长极。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政策体系,强化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整合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创园、农业科技园等乡村产业平台,建成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3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市场。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现代化、工业化、集群化理念,提升平台集聚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强县全覆盖,探索发展丽水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和产业风景区。着力加强长三角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平台创设,借力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农村改革最早、农业产业体系最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城乡一体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的战略优势,深化区域协作,打通内循环,积极融入长三角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大局。
专栏4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发展步伐
1.借力拓展域外丽水农业新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丽水“域外农业”。充分利用市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破农业产业发展瓶颈,以东西部合作、山海协作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全国优势地区的“域外农业”,实施品牌构造打造品牌农业输出与联姻工程。利用丽水山耕、电子商务等通过主动对接、融入互动,丽水从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参与“域外农业”合作、交流与互动。优先在新疆新和、四川泸州、西藏那曲、青海海西等地异地托管一批“域外农业”,进行观念互通、思路互动、能力互学、作风互鉴。跳出行政区划为丽水农业做贡献,为“域外农业”建设提供重要农业支撑,彰显丽水高端生态农业的资源禀赋。
2.建设山海协作农业产业园。以“山海协作”工作为抓手,接轨全域谋海,进一步“问海借力”,结合“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促进“山”与“海”深度联动,实现山呼海应,山海互赢,提升丽水内生经济动能,打造农业领域“山海协作”升级版。坚持绿色集群融合理念,打造科技化、信息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重要平台,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协作项目,实现农业“创新在中心城市,产业转化在丽水”,助力丽水实现农业产业在陆海统筹领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