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鼓励污水处理厂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标准的尾水作为生态补水,因地制宜推进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再生水调蓄设施建设,构建“截、蓄、导、用”并举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率,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其利用比例。到202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

  17. 加快激活优质水转化水经济通道

  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打响“丽水山泉”品牌,把水经济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开发高端饮用水、医用针剂、美容护肤、生物萃取、健康日化、酒水软饮料等领域的高附加值涉水产品,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的涉水产业体系。设立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成立中国水科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丽水研究中心,高水平打造华东优质水经济产业园。谋划实施跨区域输配水工程,推进优质水资源与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远程共享。

  (五)防范未然,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

  18. 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立足城乡供水一体化,优化饮用水取水格局,积极推进千峡湖等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研究建立跨区域应急水源一网调度体系,保障优质供水。定期确认与发布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机物全指标分析,编制“一源一策”保护方案,落实水质监测制度,完善饮用水源预警监测自动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定期发布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建设标准,加快建设稳定水源工程,继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发展,深化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应用,到2025年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巩固在90%以上。

  19.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全面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优化、划定。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善界碑、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等标志标牌建设;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污染溯源及风险排查;建立健全水源环境管理档案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矢量数据库;严格落实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实施二级保护区物理或生态隔离。到2025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善“千吨万人”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快建立矢量图库,开展勘界立标,落实规范化建设要求。制定实施“千吨万人”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源一策”整治方案,严格依法依规开展集中整治,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关闭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到 2025 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保持 100%,“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 95%以上。

  20. 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健全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以“一废一库一品”环境监管为重点,彻底排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隐患,加强运输风险监控,健全水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强化跨行政区域、跨流域上下游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处置能力,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落实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定期更新,对风险问题数量较多、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开展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健全水生态环境应急社会化支撑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并实行动态更新。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涉水应急培训力度,提高应急演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水污染物多级防控体系试点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国家要求探索开展饮用水水源有机特征污染物分析、新污染物监测防控和生物毒性监测。

  (六)科技引领,提升水环境智治水平

  21. 数字赋能智慧治水

  强化水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和应用,深化数字政府综合应用生态文明场景“碧水行动”模块建设,增强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快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模式创新、效率提升,建设“天眼守望”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应用场景,全面构建水生态环境大数据构架。依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强化水生态环境问题预警预测、执法联动,严厉查处超标、超量排放或偷排工业废水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数字化管理,努力实现关键节点、关键参数实时信息化管理。

  集成地理信息、地面物联网监测、实时视频监控及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资源,以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技术为支撑,进行全面整合、智能分析、智慧预警,实现全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展示、水质实时与大尺度监测、损害监管及应急响应数字化、智能化等重点应用。

  22. 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智慧感知

  依托基于“卫星遥感 物联网监测 基层治理‘四平台’网格”的“天眼 地眼 人眼”立体化生态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建立水生态环境智慧化监测网,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地表水水质监测与评价体系,推进重点水域、交接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表水水质预报预警平台。推进水污染物“指纹库”建立,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雨水总排口水质、周边主要河道水质实现“互联网 监控”。到2025年,县控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覆盖率达到 100%。加强智慧化监控,利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定期巡查,摸清污染来源及风险点位。

  23. 推进区域水生态环境联保共治

  推广瓯江流域联动联防工作机制工作经验,实施跨界河湖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促进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瓯江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四、重点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十四五”时期,以河流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落脚点,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突出流域特色,重点谋划瓯江和钱塘江流域任务,兼顾闽江、赛江、飞云江各流域治理任务。

  表4-1 丽水市“十四五”国控断面汇水范围基本情况

  所属

  水系 河流(段) 断面汇水范围 汇水范围面积(km2)

  瓯江水系 (一) 龙泉溪 1 小梅桥上 268.06

  2 临江 1289.41

  3 紧水滩水库近坝 1256.6

  4 均溪 707.55

  (二) 松阴溪 5 松阳二中 745.45

  6 堰后 2722.36

  (三) 大溪 7 风化 2296.12

  8 石溪(石门洞) 1227.55

  (四) 小溪 9 沙湾上 1417.49

  10 外舍 797.68

  11 小溪口 1111.54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