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推进国土绿化美化

  (1)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方案(2020-2024年)的通知》、《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全力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山地森林、坡地森林、城市森林、乡村森林、通道森林五大森林建设,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推进山地森林建设,挖掘现有林地造林潜力,确保山地空间应绿尽绿,加快荒山荒地等规划造林地、困难造林地、造林失败地等地块的造林步伐,提高林地绿化程度。推进坡地森林建设,加大对坡度2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的生态修复力度,积极推进未利用土地、严重污染土地等宜林区域的造林绿化。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以森林城市(城镇)、园林城市(城镇)建设为载体,扩大城市建成区核心片林规模,加宽河道、道路沿线绿化带,提高公园广场、生态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绿地中乔木林比重。推进乡村森林建设,持续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和森林乡村建设,突出“身边增绿”,利用好村庄闲散土地、荒山荒滩等宜林地块,大力建设道路风景林、河道生态林、“四旁”果木林、农田防护林、公园休闲林,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通道森林建设,结合“四边三化”,推进公路、铁路沿线森林建设,重点加大长深高速、瓯江绿道两侧森林新建、加宽和提升改造力度,着力建设以森林为主体,实现区域生态空间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规划至2024年,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面积20000亩。

  (2)加强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围绕建设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和的瓯江山水诗之路大局,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提升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四旁”和农田防护林网绿化水平,注重保护大树古树和风水林,实施村镇周边林分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打造乡风浓郁的山水田园。大力培养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彩色树种,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推动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品、一线一韵、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规划“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一村万树”示范村10个,实现丽水市级绿化示范村全覆盖。

  5.2.3推进湿地生态建设

  (1)加强重要湿地生态建设与修复

  加强对宝溪、紧水滩水库湿地等省级重要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加强湿地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

  (2)启动小微湿地建设

  开展小微湿地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全市小微湿地的分布现状,建立小微湿地资源数据库。推进小微湿地建设试点,加大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投入力度,利用乡村优质小微湿地资源禀赋,探索“小微湿地 ”模式,充分挖掘、展示、利用小微湿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湿地生态旅游,鼓励发展湿地有机农业,提高湿地利用价值,促进小微湿地保护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让小微湿地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风景。

  5.3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5.3.1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1)提质发展竹木产业

  实施竹木加工业振兴计划,扎实推进竹木“一产”提质增效,加快优良笋用竹种培育,培育海拔600米以上竹林高效培育基地1万亩。实施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通过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改造毛竹低效林10万亩。深挖竹木精深加工潜力,持续加强竹制品、人造板(地板)、木制家具等产品多元化创新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和“毛竹粗加工分解点”。着力推进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竹产业 ”新业态,推进竹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优化森林经济产业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打造浙江省竹业特色产业示范县,依托龙泉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以竹业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促进形成“以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的发展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新机制,构建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助推“绿色共享,三生共赢”,促进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衡发展、联动发展,健全市域竹业产业链,实现龙泉竹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全国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行示范省,促进龙泉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2)提速发展林下经济

  立足“九山”优势,依托“三大百万基地”、“香榧南扩”、“珍贵用材”战略,引入工商资本,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集成推广珍贵用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木本油料、林药林菌等“一亩山万元钱”十大科技富民模式,建设高质量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强林下经济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建立专家联系帮扶制度,发挥首席推广专家、乡土专家、科技特派员作用,开展联村联企联户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行动。拓宽林下经济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对林下经济扶持补贴力度,加强金融支持政策,促进经营主体、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降低贷款门槛。加强展销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打通林下种养产品营销市场通道,着力解决因市场信息滞后导致经营单位经济收益低薄等问题。加快发展以林下种养殖为依托的康旅融合产业,形成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立体示范效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消薄”增收帮扶工程,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点带片”逐步形成林下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规划“十四五”期间,发展木本油料2000亩、林下菌药(黄精、灵芝、三叶青等)200亩,新建“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2000亩,巩固提高已建“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实现森林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3)融合发展康旅产业

  依托龙泉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和综合资源优势,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以建设绿色、生态、类型多样的森林康养品牌基地为引领,围绕“一核两环、三区多点、多极延伸”的森林康养产业布局,统筹推进森林康养空间建设、森林康养产品开发、森林康养设施建设,不断壮大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模,形成布局清晰、特色明显的森林康养产业链,努力建成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创新示范市。创新森林康养产品和业态,围绕森林养生、养情、养智、养德、养心,积极发展“5 5”森林康养基础产品和森林康养进阶产品,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成熟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打造“森林康养 ”产业集群,延伸“森林康养 ”特色产业链条,加快“森林康养 ”融合发展,促进剑、瓷、竹、菌、茶、蔬等“红 绿”生态文化与休闲游憩、健康养生、科研教育、民俗体验等相融合。推进各类森林康养空间建设,建立由“城、小镇、基地、特色村、林、道”构建的森林康养空间体系。加快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森林康养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森林康养城、小镇、基地、特色村、旅游点的运营能力。加强森林康养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立足森林资源先天优势(“浙南林海”“生态第一市”)及后天优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者),打造“生态龙泉、康养龙泉”品牌定位。规划“十四五”期间,建设森林氧吧5个,争创森林康养名镇2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3个和森林康养特色村4个及森林人家4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