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科技服务业发展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提升综合体金融服务能力。支持设立绿色支行、科技支行,大力推进科技信贷风险池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支持现有保险公司成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等业务。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工业设计、科技投融、检验检测、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健全网上技术市场龙泉分市场和青瓷宝剑专业市场建设。探索开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平台模式研究与试点。

  八、有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一)打造数字化科技智治体系

  依托全省“科技大脑”智慧决策支撑系统和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智治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推动政府科技服务数字化转型,迭代建设“花园云•城市大脑”数字科技综合应用模块平台,实现科技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及成果转化等科技信息全程智能推送。推进科技系统核心业务在“浙里办”app掌上办理,更加方便企业和科研人员办事,共享全省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加快汽配云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为汽车空调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的综合服务,推动产业管理与服务向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转变。

  (二)完善创新驱动制度供给

  建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改革备案制,推进科创领域服务优化。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短板,从产业发展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从现实需求中抽象出科学和技术问题,建立企业牵头主导产业类科技创新项目攻关机制。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采取“揭榜挂帅”等制度,建立以需求为牵引、以能够解决问题为评价标准的科技项目新机制,打造“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联动解题”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整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承担各级科技项目。

  (三)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杠杆与导向作用,扩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专项债券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规模。用好两山转化创新基金、剑瓷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基金、担保转贷基金等专项基金,强化金融资本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送创新项目,力争纳入省创新引领基金投资项目库。引进创投风投机构,探索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多样化创新支持方式。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鼓励科技金融合作银行推出投融贷、研发贷、孵化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支撑功能,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

  九、聚力开展高效能科技惠民

  (一)科技特派员助力农民增收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围绕食用菌、蔬菜、竹木、茶叶、中药以及乡村大健康等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构建科技特派员需求库,提高技术专家与产业科技需求匹配的精准度。通过科技特派员全领域覆盖、多学科互补,促进创业和技术服务向研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延伸覆盖。鼓励科技特派员和农业企业组成科技特派员创新联盟为农户服务,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农户,打造一批示范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二)科技兴卫取得新突破

  加大“智慧医疗”建设力度,支持大健康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学科技项目攻关,以重点学科、专科、项目科研为抓手,探索与发达城市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合作,争取更多、更好具有医学实用性和一定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龙泉转化。加大对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综合实力,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结合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创建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学科群及优势专科,推动学科实质性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省级以上生命健康领域科技项目立项零突破。

  (三)智慧龙泉城市建设

  以5g城市建设与人工智能场景试验与应用平台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全面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和城市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发展智能教育、智慧医院、智慧金融等,提升城市资源配置和运用效率。加强“未来社区”公共服务智能系统建设,鼓励围绕社区治理和服务开展创新创业,提高“社区细胞”的服务响应能力。推动人工智能、vr/ar技术、云平台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创新应用。

  (四)加强防震减灾监测与科普

  切实做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全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融入“花园云”大数据云端监管平台,有效提高防震减灾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环境,加强群测群防,筑牢基层防线,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依托防震减灾科普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用科技体验灾难、用知识保护生命为初心,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完成龙泉市自然灾害地震风险普查工作。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强有力的科技创新领导体系。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主体责任,在战略谋划、政策制定、工作推进上形成全市一盘棋,真正把科技创新摆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构建决策高效、响应快速的“大科技”决策管理体制。强化统筹协同联动。科技、发改、经商、财政、税务、统计、教育、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同联动,形成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供给

  进一步细化相关创新政策落地的措施,特别是实施好龙泉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不断突破阻碍创新的政策瓶颈。深化落实科技、财政、土地、税收、人才、产业、金融、农业农村等各类政策,促进全市创新政策资源的整合,强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等环节创新政策的衔接配套,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创新政策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和政策综合评价机制。

  (三)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加科技经费预算。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重大平台建设、创新载体引进、重大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直接资助与间接资助相结合的扶持机制。推动财政科技投入向研发活动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引导企业、科研机构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四)完善监测评估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以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性工作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及时跟踪分析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评价指标,实行定期通报,加强督促检查,找准差距、总结经验、奖优惩劣,确保各项规划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完善科技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公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公众媒体对创新活动的监督作用,建立公开透明的科技监督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对举报信息进行处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