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色文化
以云和千百年来积淀和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依托,积极融入瓯江山水诗路文化产业带,着力构建“一核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努力将云和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样板。到2025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9.5%。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木玩文创产业,加快建设中国(云和)木制玩具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云和)木制玩具创意孵化中心,提升木玩原创设计能力和创意设计活力,推进木玩与动漫、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球木玩创制中心”。加快数字赋能文化创意设计,引导和支持云和木玩企业创作生产具有示范性和引领作用的优秀原创动漫游戏作品;以云和瓯江山水诗路为主线,以云和旅游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打造云和“数字诗路e站” 体验中心。促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美丽城乡建设紧密结合,加快打造“六镇六景”升级版,大力发展创意民宿设计服务业。
——塑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以“云和木玩节”“云和开犁节”“云和垂钓节”三大节庆为重点,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地方节庆活动,实现一个乡镇一台村晚、一个文化节庆,充分展示云和文化的个性和内涵。打造云和文化艺术精品和品牌,结合红色、木玩、农耕等特色文化元素,创作和推出一批讲述云和故事、传播云和声音的精品力作,到2025年成功创作1-2部大型优秀文艺作品。
——加快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激发“木玩 文化”融合新活力,持续推进木玩与文创、动漫、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发一批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等文化产品,不断延展木玩内涵和价值。挖掘 “旅游 文化”“文旅 ”融合新潜力,以瓯江山水诗路沿线文化为统领,发掘木玩文化、船帮文化、抗战文化、文化遗产等云和独特资源,强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与研学、体育、康养、农业、会展等的融合发展。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程,完成农耕文化、木玩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等优质文化元素的解码和利用,挖掘畲族文化、银矿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内涵,形成体现云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密码,构建云和县文化基因库。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办好畲族三月三、梅源芒种开犁节等非遗活动,力争成功申报“云和讨火种习俗”国家级非遗名录。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宣讲和文艺创作,完善提升梅湾、小顺、尖坳、黄家地等一批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基地,建成一批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现代商贸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加快内外市场、城乡区域、线上线下(数字赋能)融合,创新发展新型商贸新业态,逐步形成便捷、安全、优质、多元的城乡现代生活性新型商贸网络。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7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 51.4亿元。
——转型提升传统商贸。高品位建设县域商贸中心,加快山水购物中心等老一代综合体“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推动各商业片区多元化、差异化、高端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提升县城商业服务能级。加快乡镇商业设施和消费网络布局。高标准布局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智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大力发展o2o体验店、跨界商业、一站式体验消费等新零售业态及商业模式。引导华宏设立优特钢贸易公司。提升发展餐饮服务,科学规划、培育特色美食街区或文化主题街区,加快推广“中央厨房 餐饮配送”等服务新模式,打响“云味十二道”等区域菜系公共品牌。
——提升壮大电子商务。培育发展电商新零售,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合作,引入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网红主体、孵化mcn机构和服务公司等,大力发展立足云和美食、农产品、木玩文创的电商直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抓好木制玩具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建设,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直接出口(监管代码“9710”)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代码“9810”)模式。
——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提升建设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示范街、示范点,打造具有云和文化历史特色的夜间经济新载体。着力整合旅游、购物、餐饮、娱乐和住宿,拓展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夜市等休闲生活新业态,丰富夜间经济消费场景,重赋城市“烟火气”,打造“灯火不熄”的都市夜间经济,营造全天候、全时段、全领域消费氛围。
——健全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等咨询类服务,提升发展商旅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服务、公关服务、特许经营、理财服务等商务服务。重点发展节能服务、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等节能环保服务,引育发展产品质量、环境监测、计量校准、检测认证等检验检测服务业。积极推进金融担保、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猎头服务、九游会彩票平台的人才招聘、创业指导、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
3、现代物流
围绕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方向,优化县域物流服务体系结构,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城乡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资源,规范增量设施布局,构建更加高效、便利、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到2025年,力争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5%。
——提升壮大商贸物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四大建设,发挥数字经济引领作用,加快商品市场全面升级,大力发展新零售业态,打造开放高效、设施互通的商贸物流枢纽。
——加快发展供应链物流。重点围绕云和木玩、阀门、轴承等重点产业,积极吸引有较高知名度、国内4a级以上物流公司,吸引其在云和设置区域物流中心。积极推广先进供应链管理经验,培育一批具备精益物流、敏捷供应链、分布式仓储、全过程管理能力的本地供应链物流企业。
——积极完善配送物流。建立网络完善、覆盖面广、门类齐全、服务优质的城市配送体系。提质发展快递物流,健全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快件集散中心和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完善农村配送网络,充分发挥云和邮政乡邮站优势,加强与邮政运输网络、客运站点结合,优化布局乡镇配送站点,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破解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着力发展冷链物流。培育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云和雪梨、黑木耳、油茶、蜂蜜、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运输储藏需求,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畅通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强信息全链条追溯监管。鼓励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低温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特种货物流等新型物流供给模式。
——创新发展智慧物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打造智慧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专业化。鼓励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推动新型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索打造集物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在线交易、网上政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加速构建以“互联网 物流”为特征的智慧物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