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增长带。突出优势区域,交通沿线,突出城镇群,进一步强化要素流动、产业协同和市场链接,加强西淝河经济带、国省道沿线乡镇的区域经济联系,聚势强带,串联形成轴线经济带,打造西淝河经济带及国省道沿线经济带。
第二节 优化村镇发展体系
加快城镇群重要增长极的建设,到2025年县域城镇人口达到 78.9万人。县域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集中建设区开发边界面积40平方公里,各集镇开发边界共50平方公里。
一、推动城镇体系调整优化
结合人口迁移趋势及城镇化布局,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群为中心、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一般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积极引导农业户籍人口就地城镇化,加强空心村改造,强化县域村镇间的联系与分工协作,带动县域村镇协调发展。
专栏 2 四级村镇体系
一级中心城镇:城关镇、西潘楼镇,作为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的一级城镇。
二级县域中心镇 3 个:阚疃镇、张村镇,以及煤电产业园(胡集镇),是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的二级城镇。
三级县域重点镇 7 个:望疃镇、江集镇、马店孜镇、永兴镇、王人镇、胡集镇、巩店镇,是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的三级城镇。
四级一般镇 12 个:王市镇、汝集镇、孙集镇、中疃镇、旧城镇、展沟镇、城北镇、程家集镇、大李集镇、纪王场乡、新张集乡、孙庙乡。
二、分类推进城镇发展
(一)拉大城市框架
将城关镇、西潘楼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第一抓手。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突出城关镇、西潘楼镇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以产城相融为重点,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重点提升县城主承载空间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旧城提质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根据人口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二)做强就地城镇化集群
建设以阚疃镇、张村镇、及煤电产业园(胡集镇)、望疃镇、江集镇、马店孜镇、永兴镇、王人镇、巩店镇等乡镇所在地城镇群,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充分发挥建制镇连城接村、承上启下作用,把建制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重点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服务,抓好特色风貌塑造,提升聚集辐射能力,引导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带动其他普通乡村协调发展。
(三)适度弥补其他城镇发展短板
分类推进其他乡镇建设,其中包括王市镇、汝集镇、孙集镇、中疃镇、旧城镇、展沟镇、城北镇、程家集镇、大李集镇、纪王场乡、新张集乡、孙庙乡,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为目标,完善必要设施配套,提升小镇发展能力。
第三节 城乡支撑产业融合
以产业发展作为利辛县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动力源。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四化同步,持续推进产城一体、园城共融,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城镇集聚辐射能力。
一、产业空间布局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结构优化思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地位,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新领域,加快构建多层次、复合化的城乡产业体系,形成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并重,多极发展、竞合发展的产业经济新格局,提升城镇化就业承载能力。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集中”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服务业进城、制造业进园、农业进村、产城(乡)融合”思路,以促进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构建“12346”的产业空间结构,形成“三心(1核2副)、三带、四园、六区”产业布局。
专栏3 12346 产业空间结构
三心:(1 核)县城产业综合服务极核、(2副)张村旅游服务副中心、阚疃旅游服务副中心。
三带:西淝河生态旅游带、阜蒙河生态景观带、茨淮新河光伏主题风光带
四园:王人生态农业产业园、永兴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马店孜休闲观光产业园、望疃有机粮食产业园。
六区:南部工矿产业集聚区、老城综合服务产业集聚区、 西部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高铁新城综合服务区、北部工业新城产业集聚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区。
多点:以马店孜、阚疃等特色小镇,集美水寨、美徽新村等美丽乡村旅游点,蝴蝶泉、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印象江南等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节点构成的县域乡村旅游示范点,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二、强化就业支撑
着力推动我县现有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利辛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着力做精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轻纺服饰、食品加工、能源与新型建材、汽车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抓住国家、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积极发展带动作用强、与利辛现有产业链关联度高的高端制造、生物产业等,加快建成皖北经济活力新城。
(二)加快打造产城融合载体
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为契机,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鼓励企业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开发区内产业协作,建立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网状关系,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开发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中试平台,强化开发区对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加强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智慧转型新高地。
第四章 稳步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引导农民居民就地城镇化安置。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公共住房、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稳步推进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 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落户城镇
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原则,引导人口梯度转移,以城镇产业发展和就业转移为支撑,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积极推进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2021年至2025年,实现 年均增长2.4-2.5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住就业。进一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提升群众落户便捷性。
二、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加快户口变动与农村“三权”脱钩,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促使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放心落户城镇。健全和完善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进城落户。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制度,积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在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等方面综合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因素,并予以倾斜支持,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