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新市民人文素质

  大力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新市民教育,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市民公德、法治等文明素质,帮助城镇化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重点开展社会公德、环境保护、交通规则、公益帮扶、安全避险等教育活动。

  第二节 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开放面向所有常住人口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一、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扩大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政府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二、完善社保制度及经办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变“集中式”管理为“分层式”服务,形成业务办理一站式、业务结算一卡通和工作网络扁平化的经办服务体系。经办业务全面集中到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强乡镇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建设及社区(行政村)就业和社保站窗口建设。

  三、贯彻同工同酬的就业政策

  围绕各类劳动者就业需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促进新生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动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九游会彩票平台的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创业指导等相结合,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为所有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鼓励用工单位为所有就业人口缴纳社会保险(五险一金),统一城乡居民缴纳标准,确保同工同酬。

  第三节 建立健全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统筹建立县、乡镇两级成本分担责任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与社会广泛参与、农民带资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明确政府的职责分工,财政承担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成本,并负担为新市民人口提供公共卫生、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就业扶持等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大部分成本。

  二、鼓励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

  在政府的引导下,鼓励企业、中间组织和公民广泛参与,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尤其要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合理分担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成本。引导企业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再就业培训和公租房、农民工宿舍或公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并依法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用,确保农民工享有合理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三、积极探索农民“带资进城”的新形式

  逐步深化改革,促进农民市民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连接,通过对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的确权颁证和集体资产处理,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将农民在农村占有和支配的各种资源转变为资产,并将这些资产变现为可交易、能抵押的资本,使农村进入城镇的农民成为“有产者”,让农民“带资进城”,从而跨越市民化的成本门槛。

  第五章 完善城市功能

  第一节 优化城市区域功能

  一、优化中心城区功能

  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突出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和保护环境,优化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组合,提升部分地区功能混合程度,促进职住平衡。推动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新区疏解,增强中心城区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信息服务、创意创新功能。以完善城市功能、强化社区服务、完善公共空间、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慢行系统、塑造城市特色为目标,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街区)的改造提升,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共利益。积极推进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打造包括公共停车场、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快递服务等在内的城市便捷生活服务圈。

  二、促进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发展

  严格确定新城新区设立条件,科学规划新城新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新城新区生产、办公、生活、商业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适度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推动现有开发区功能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建设具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产业新城。探索经济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及时将具备条件的园区调整为城市新区,纳入城区管理。

  第二节 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

  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到“十四五”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到2025年,实现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点布局,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与人口布局匹配均衡。到2025年,在县城新建扩建城区标准化幼儿园、小学、初中37所,新建3所普通高中;完成28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及100%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

  二、发展体育事业

  完善县城、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农村聚集点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全县人民健康素质。

  三、卫生事业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医疗卫生机构,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以综合医院为主导、专科医院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县医疗信息化建设,统筹建设全县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推动老年护理、心理咨询、康复保健、医疗疗养、临终关怀等服务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切实推动利辛健康产业发展。

  四、公共文化

  充分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文化底蕴环境景观。加快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娱乐设施的功能提升,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五、社会福利设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