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化服务实现新成效。公共文旅体基础设施均衡覆盖城乡。固定场馆、流动设施和数字服务有效覆盖全市群众,全市公共文旅体产品实现多元化供给。反馈和评价机制基本建立,体系更加完善,具有界首特色的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更加靓丽。
——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全市乡土文旅体能人、基层文旅体骨干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成,各类协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训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基本完善,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明显扩大和提高,人才培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公共文旅体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旅体服务力度不断加大,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旅体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
——文旅融合取得新成果。文化和旅游、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实现深度融合,打好“长三角”、“高铁市”两张牌。加强区域协作,推动文旅体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强对界首历史文化的调查和培育,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促进文旅融合。
——体育事业开拓新局面。调动发挥每个体育协会主体作用,积极搭建赛事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协同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体育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量化指标
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未来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的新形势,构建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业“十四五”发展量化指标预测一览表
序号 内 容 发展目标
一 文化目标
1 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人次) 35
2 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万人次) 38
3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99以上
4 国民综合阅读率(%) 82
二 旅游要素、业态新增目标
5 4a级旅游景区(个) 1
6 3a级旅游景区(个) 2
7 省级研学旅行基地(个) 2
8 市级研学旅行基地(个) 4
三 体育目标
9 举办大型赛事 2
10 新增体育俱乐部 5
11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1
四 公共基础服务体系建设新增目标
12 乡村自驾风景道(条) 1
13 骑行绿道(公里) 50
14 旅游公厕 10
15 改扩建文化场馆(个) 3
16 人均健身场地面积(平米) 2.8
17 体系化文化旅游智慧平台 1
四、发展格局
根据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富集度、对外交通的便捷度以及发展基础,将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空间布局为:“一核•两轴•两带•三板块”,其中:
一核:
界首城区文旅体综合服务核。依托城市现有各类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街区、旅游廊道、城市休闲公园等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树立城市文旅体新形象,打造界首城市客厅。
两轴:
西部文化旅游引领发展轴:沿s255省道,从北向南串联芦村镇、邴集乡、光武镇、靳寨乡、界首中心城区、陶庙镇、王集镇和砖集镇的主要旅游资源,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农旅融合为重点的产业发展示范轴。
东部工业旅游引领发展轴:沿s417省道、s254省道,从北向南串联新马集镇、大黄镇、田营镇、陶庙镇、任寨乡、泉阳镇、舒庄镇的重点旅游资源,打造以工业旅游为核心,农旅融合、体育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发展示范轴。
两带:
颍河城市文脉体验带。以颍河生态景观为轴,融汇两岸众多界首历史建筑、街区,是界首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地。重点完成颍河两岸生态景观改造、历史文化景点修缮保护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工作,引领界首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再现界首“小上海”城市荣耀。
泉河乡村文旅体产业发展带。以泉河生态湿地为轴,以泉河沿线湿地景观改造为基础,推动沿线村庄开展特色乡村旅游,弘扬传统民俗文化,鼓励发展田园农家乐、亲水休闲等旅游活动,推动沿河骑行运动、水上运动等各类体育运动项目。
三板块:
中部生态文化与工业旅游板块。包括中心城区、田营镇、陶庙镇、靳寨乡、大黄镇。依托本区域丰富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与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臧家公馆、古清真寺、琉璃寺、陶庙翰墨文化产业园、大黄伏羲庙等历史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依托区域内森林公园、彩叶林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颍河水系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依托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
北部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板块。包括光武镇、芦村镇、邴集乡、新马集镇。依托新阳城遗址、黄古堆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依托区域内农业产业园、界首林场、佳祺彩叶林基地、中药材基地等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探索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南部生态田园与体育运动板块。包括泉阳镇、砖集镇、顾集镇、舒庄镇、戴桥镇、王集镇、任寨乡。依托两湾湿地、泉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荆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鲁生态旅游农庄等生态景观资源与休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度假旅游;依托泉阳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建设泉阳体育休闲小镇。
第三章 提升先进文化引领新水平
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创作、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宣传展示、制度保障,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继承革命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
专栏1
豫皖苏建国学院综合教育基地:在复原豫皖苏建国学院场景的基础上,赋予其研学和国防教育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制度建设,将其建成一座集红色研学、党风廉政教育、国防示范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