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七个加力突破”“五个加快提升”部署要求,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更好潍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760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88.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3843.6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8.9:40.6:50.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6.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9.52万人,城镇化率66.12%。全年出生人口4.7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5668人。为2.28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19亿元,为1.57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66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亿元。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2.1%,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0%。
产业生态呈现新格局。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共实施工业企业重点技改项目708项,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65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转智改覆盖率达45.2%,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超过72%。全市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6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06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6家。制定产业链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建立“省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梯次培育机制,率先推动动力装备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元宇宙集群入选首批省级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省特色产业集群2个。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顶格成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创3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5家领军企业,累计分别达到17个、2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加快推动装备工业向新能源化转型、化工行业向新材料新医药转型,我市被评为全国唯一的“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氢进万家”二期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氢源实现本地化供给。全市新能源装机1063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
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8.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5万户、个体工商户12.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08户。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49.0万户,其中,实有企业41.2万户、个体工商户10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万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698.9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8.5亿元,增长10.0%;畜牧业产值343.8亿元,增长6.9%;渔业产值118.6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9.4亿元,增长8.8%。
粮食播种面积1030.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增长0.1%。其中,夏粮面积495.6万亩,增长0.1%;秋粮面积534.8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446.7万吨,比上年增加9.7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总产213.0万吨,增长1.0%;秋粮总产233.7万吨,增长3.4%。全年粮食单产433.5公斤/亩,增长2.1%。其中,夏粮单产429.7公斤/亩,增长0.8%;秋粮单产436.9公斤/亩,增长3.3%,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
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189.71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127.45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22.31万吨,增长8.6%;禽蛋产量39.94万吨,增长6.4%。2023年末,生猪存栏271.26万头,下降12.6%;出栏488.71万头,下降2.1%。牛存栏18.91万头,增长0.5%;出栏17.27万头,下降2.8%。羊存栏62.9万只,下降6.5%;出栏111.52万只,下降4.3%。家禽存栏1.31亿只,增长9.0%;出栏5.89亿只,增长14.7%。
渔业产量51.9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9.2万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2.7万吨,增长6.6%。
建设高标准农田30.1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134家、439家,均居全省第1位。26家企业、103家合作社分别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农民合作社500强,均居全国地市第1位。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应改尽改,完成14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117个、市级50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5%。
建筑业总产值1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839家,比上年增加183家。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个行业营业收入总量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76.2%,增长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