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
2023年4月4日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河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一、综合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河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9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41亿元,增长4.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6.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69.15亿元,增长0.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7.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63.01亿元,增长0.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5.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0:36.5:51.5调整为12.6:36.2:51.2,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回落了0.3和0.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563元,增长0.9%。
分县区看,源城区地区生产总值532.2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41.1%;东源县地区生产总值172.31亿元,和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28.98亿元,龙川县地区生产总值171.41亿元,紫金县地区生产总值189.39亿元,连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00.26亿元;其中,江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71.83亿元。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4.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2.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25%,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71.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7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01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54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30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113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创业培训150人,促进创业人数2056人,创业带动就业6421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8%,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呈“五升二降一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0%,医疗保健类上涨3.9%,食品烟酒类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3%;居住类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衣着类下降2.1%。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1.4%。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45.13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43.92亿元,增长4.7%;牧业产值53.64亿元,增长7.1%;渔业产值6.72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27亿元,增长8.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79公顷。糖料种植面积676公顷,比上年增加7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59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81.54万吨,其中稻谷77.48万吨,增长0.2%。花生产量7.93万吨,增长0.7%;甘蔗产量5.10万吨,增长9.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3.11万吨,增长4.2%;水果产量47.23万吨,增长5.3%;茶叶产量0.83万吨,增长0.5%。水产品总产量4.90万吨,增长4.0%。
全年畜禽肉总产量18.86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猪肉产量10.78万吨,增长6.7%;禽肉产量7.64万吨,增长9.1%。年末生猪存栏94.66万头,增长24.9%;生猪出栏136.40万头,增长5.5%。
全年农机补贴486.69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2.2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3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4.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全市现有实施“公司 农户 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2家,其中本年新增市级20家。辐射带动农户39.2万户,户均增收3300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7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0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51亿元,增长2.4%。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4.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2.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0.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0%。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6.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5.7%,医疗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3%。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84.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5.6%,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0.2%,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3.5%,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2%,石油化工产业增长5.6%,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9%。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66.65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46.3%,纺织服装业下降1.4%,食品饮料业增长0.4%,家具制造业下降24.9%,建筑材料业下降26.2%,金属制品业增长0.2%。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6.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430.58亿元,增长3.2%;利润总额33.28亿元,下降36.0%。资产负债率61.50%,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0.43%,比上年下降1.3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0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40%,下降1.4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58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0.49%;产品销售率95.30%,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