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2年12月23日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杨文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统筹做好战疫情、抗旱情、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增长3%,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000亿元左右、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7.5%。
重点抓好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攻坚克难强产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业经济承压前行。健全“2 8”产业政策体系,设立两个百亿引导基金。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共青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全省首批数字经济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千亿产业集群达到6个。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速超40%。新增税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欧克科技主板上市,德福科技通过上市审核。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1个。第三产业逆势上扬。预计实现增加值1846亿元,增长5.5%。接待游客98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82亿元。新增4a级景区3家。庐山市、永修县、武宁县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庐山西海连续七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柴桑区仙客来灵芝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功举办600余场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7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73亿元,增长21%。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5万标箱。船舶运力突破300万吨大关,成功创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达411万亩、产量在30亿斤。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7.1万亩。瑞昌市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湖口县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名单。都昌县徐埠镇、永修县九合乡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修水宁红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庐山云雾茶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地理标志百强榜。永修香米获评国家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二)精益求精提品质,城乡面貌焕发新风采。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获批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获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指南》。新改建农贸市场34个。“五位一体”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完成“拆墙透绿”工作。八里湖赛城湖环湖80公里绿道全线贯通。高品质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提升。新改建省运会项目63个。《九江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启动6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建成20个示范类美丽乡镇,完成1530个新农村点整治建设。武宁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湖口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名单。柴桑区厕所革命“三个四”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广。濂溪区获批全省“美丽活力乡村 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区。庐山西海易家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武汉至南昌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昌九高铁动工建设,九江火车站新站房、庐山站西站房建成启用。首条城市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车,环庐山公路完成改造,武宁至通山高速公路稳步推进,瑞昌至武穴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共青城通用机场基本建成。狮子智慧物流园、王家堡临港物流园、红光国际物流园建设稳步推进。
(三)千方百计激活力,改革开放呈现新气象。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持续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举办重大活动,庐山旅游上市和国企改革、牯岭区域不动产确权取得实质性进展。九江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湖口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全覆盖。老六大集团改革基本完成。获批历史首单优质企业债和全省首单乡村振兴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务办事材料平均减少30%、水电气接入办理时间平均压缩60%。推动124项事项“市县同办”、438项事项“省内通办”、160项事项“跨省通办”。创新打造市场主体问题建议办理平台,上线运营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出台一揽子政策,安排惠企纾困资金4.8亿元,减免租金1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助企获贷超100亿元。为市场主体减免退缓税收超1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3.2万户。开放格局拓展扩面。主动参与大南昌都市圈、赣江新区建设,“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510个,实际进资超1300亿元;引进“5020”项目30个,其中“100”项目2个。进出口总额863亿元、增长32.5%。综保区进出口值突破百亿元。三项通关便利化举措入选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改革创新“十佳典型案例”。成功开通中老班列、冷链中欧班列。开通九江至西安、深圳、北京、海口、上海、成都等航线,“米”字型航空网络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日渐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超50%。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家,入选独角兽、瞪羚企业25家。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海智计划”工作站3家、专家工作站9家。获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永修新经济孵化器荣获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出台人才新政20条,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