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8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长 秦 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迎来了撤县设市40周年,顶住了各类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非同寻常、殊为不易。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动员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0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4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进出口总额1508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第四,县域投资竞争力、新型城镇化质量、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前二,5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坚持以稳促进,经济发展保持韧性。主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出台系列稳增长措施和十大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时召开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全力提振发展信心,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1.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大盘基本稳健,企业用工保持稳定,工业用电持续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32亿元。产业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和45%,占比分别提高1个和2.8个百分点,波司登入选世界品牌500强,电子氟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苏州唯一,声通信产业集群获评首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园、经开区化工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复核。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94项,新增苏州市质量奖17个、“江苏精品”“苏州制造”品牌认证产品6个,龙腾特钢获苏州市市长质量奖,恺博座椅获苏州市质量管理优秀奖。产业智能化进一步加快,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100个,新增工业机器人5000台(套),获评省级智能工厂3家、苏州第一,获评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9家、全省县级城市第一。
2.服务产业进中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5%、提升1.6个百分点,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4个、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1家,新增苏州市级以上总部企业11家、其中外资总部企业4家,波司登入选全国“两业融合”典型案例、苏州唯一。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常熟出口22.4亿美元、增长9.2%,电商纳统取得突破,直播电商网络交易额突破650亿元,通润汽车零部件、伊斯格入选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跨境电商知名品牌。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落户苏州首家m会员店,引进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金蝙蝠工艺家具获评“中华老字号”。
3.农业发展好中提质。粮食产量24.3万吨、实现“四连增”,“虞山绿茶”“恒洋澳龙”“王庄西瓜”“董浜乌塌菜”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名录,“常熟鸭血糯”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度苏州唯一。种业振兴扎实推进,农科公司完成组建,自主创新水稻品种苏州覆盖率达22.8%。农业体系持续健全,新增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1个、创历史新高,虞美润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虞恒食品获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董浜镇获评省级黄金小玉米特色产业小镇,铜官山村被确定为“中国新农民故事会”永久会址。农业载体更加丰富,建成绿色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2个、优质稻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7个,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
二、坚持以产强市,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坚定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以集群引领、以创新支撑、以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1.产业集群加速成势。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完成规上产值3030亿元,增速超规上工业3.9个百分点,新能源、声学产业规模增长均超20%。狠抓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攻坚,加密境内外招商频次,办好金秋经贸洽谈会、精英创业联盟大会等活动,落户产业项目153个、投资总额622亿元,落地“中国·沙特中心”、中国常熟“一带一路”(巴基斯坦)中心等重大平台。特别是成功举办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完成声谷战略发展规划、声学产业发展指数(常熟指数)等编制发布,吸引航盛、华域等优质项目落地,声学产业加速集聚。优化项目管理推进和保障服务机制,重点项目投资均超序时进度,完成工业投资超280亿元、连续5年苏州第一。
2.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突破4%,居全省县级城市前列,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前三名。强化双招双引,新增科技招商项目超千个,认定国家级人才11名、创历史新高,入选省“双创计划”17个、“姑苏计划”47个,人才总量达45万人;“苏州·中国声谷”引进培育的南智芯材获评姑苏重大创新团队、年度苏州县级市唯一。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立项科技项目243个,获得资金支持超2亿元。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入围全省首批自然科学基金省地联动试点项目。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十强”,每十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32件,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苏州唯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高新区获评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
3.科创制造加速融合。出台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方案,深入推进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新增苏州市级创新联合体10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认定省级企业研发载体45个,累计建成产业创新基地5个、产业创新平台108个、企业研发载体722个,实现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结出硕果,正力新能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英华特在创业板上市,国家级独角兽认定、人才企业上市均实现零的突破;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苏州县级市第一;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创历史新高;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56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5家、总数达1185家,入围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8家、苏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