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应急双碳创新生态产业园等一批标杆性项目,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持续服务“双碳”研究院运营发展,聚集推广一批“双碳”领域创新成果,谋划建设“双碳”科普中心。不断探索森林碳汇开发新模式,落地荣程集团低碳环保智能燃料筒仓项目,建成油氢合建站,大宗物料铁路运输比例稳定在50%以上。推动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成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发集中式光伏项目,积极推进泰达垃圾焚烧厂余热供热,谋划利用大港油田小站地热井。继续完善“海河碳普惠”平台,拓展低碳出行、新能源应用减碳等场景。推进公共领域机动车新能源化,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单位20个。
(三)坚持自立自强、科技赋能,全面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启动实施天开(津南)高教科技园,高标准打造东翼“拓展区”,编制完成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天开智慧小镇一期主体完工,天开智慧小镇二期、高研园起步区开工建设,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地”。持续提升天津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发展能级,南开大学研究院成功升级大学科技园,推进实施职业院校联合大学科技园。高效运营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等市级载体,新引进师生、校友创业项目和创新型企业不少于100家。积极构建无人系统产业生态圈,落地蓖麻产业链总部项目,支持成立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实施海河教育园区智能基础设施及应用建设工程,打造国家级新材料技术创新平台,建成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天津大学建设新型显示技术国家创新中心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南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中心,天津大学环境与资源创新平台投入使用。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0家,“雏鹰”企业300家、“瞪羚”企业36家,新增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家,精心引育一批“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面启动上市三年专项行动,积极推动新玻电力、普兰能源优质企业上市工作,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92亿元。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入对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探索实施成果拍卖、技术竞价、融资对接、校友合作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型企业,与院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3个。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认真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支持政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加快完善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常态化实施“揭榜挂帅”、院校联络官等制度,开发“揭榜贷”“揭榜险”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持续发布院校能力、科技创新等机会清单。做实做强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北洋海棠基金等优质资本,成立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做大做强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支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深入开展“海河工匠”建设和“工匠涵养”创新工程,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45万人次,培育一批高水平技能人才。研究制定人才政策“津南十条”,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计划升级版,多措并举引聚海河教育园区人才,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着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决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聚焦聚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智慧家电等市级产业主题园区。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促进钢铁、阀门、石油装备等传统制造业健康发展,建成荣程集团转炉产能置换电炉、雨污分流低碳等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打造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联东u谷•双创中心等“腾笼换鸟”项目,实施海河集成电路设备、经济开发区机器人等产业园区提升改造工程。深入推进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数字化改造力度,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积极争创可持续灯塔工厂。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衔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加快建设“北方会展之都”。国家会展中心二期投入使用,全力服务保障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等大型展会,着力引进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中国国际压铸工业展览会等知名品牌展会,谋划筹备航运领域国际博览会,全年展览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集中引进会展产业链上中下游头部企业和关键配套产业,有效促进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支持引导会展产业、现代物流、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带动酒店、餐饮、汽车等关联产业发展。精心做好会展西、会展东地块的策划谋划和招商工作,不断提升永旺梦乐城、新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经济贡献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旗舰店、原创品牌概念店。联动打造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消费场景,做优做活夜市经济、首店经济,提升打造6条特色街区,适时适度发放多领域、多行业消费券,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重要支点。
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一企一照一码”,推进承诺制、跨省通办改革,全面推行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场景,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审批用时不超过40个工作日。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摸底兜底市场主体,分门别类建立大数据,加强动态跟踪,提供精准服务。深化“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政策落实,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红利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企业投资决心。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要“眼睛向外”抓好项目招商,更要“眼睛向内”抓好项目培育。常态化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企业服务日”等活动,优化三级领导包联机制,建立用地、办件、融资、用工等多支服务战队,助力项目落地建设、企业发展壮大,努力使津南成为高质量项目“聚集地”、市场主体投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