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 2023年3月18日在晋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薛明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晋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山西,为我省领航把舵、指引方向,激励鼓舞三晋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紧紧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及市委历次全会部署,全力以赴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抓环保、惠民生,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是全力稳定经济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影响,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顶格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助企纾困举措,兑现惠企资金97.6亿元,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认真落实市委“30字”要求,建立“1 10”经济运行分析专班,不断增强对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能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向好。gdp总量突破2300亿元,历史性跃居全省第四,增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80亿元,三年实现翻番;4个县(市)gdp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两年挺进全省前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保持全省最前列。
二是加力推动产业转型。围绕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年原煤产量1.39亿吨,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全省第一,煤炭生产和保供任务圆满完成。建成全国最大煤层气田,形成全省最大瓦斯抽采规模,煤层气产量年均增长近20%,增储上产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全部建成,康硕轻合金快速成型中心、低应力制造系统研究院投入使用。光机电产业基本形成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 110”产业集聚。服务业多管齐下、提质增效,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高水平举办2022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王莽岭景区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12家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入驻“太行数岛”大数据产业园,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50亿元。
三是强力攻坚项目建设。采取前期手续集中办理、开复工督导、问题“大起底”等举措,开展项目建设冬季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120项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82亿元,完成率125.6%,省级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一。抢抓国家部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窗口期,深度谋划,主动对接,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以第二名成绩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103.1亿元。成功举办政银保企金融服务大会,18家金融机构与2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264.4亿元。灵活运用“七种招商模式”,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全省第一,招商引资高质量考核指标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四是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0.2%,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市4个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8%,“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位居全省前列,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全省第二。以十大平台建设推动市场主体逆势增长,总量达到24.4万户,净增率33.9%,企业占比28.4%,均排名全省第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推出122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为374个项目量身定制全代办服务,“晋心服务”政务品牌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获评全国“2022优化政务(投资)环境优秀城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晋新高速全线通车,晋城机场预可研报告通过评审。外贸出口增幅全省第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五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在全省率先划定“三区三线”,确定10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老城更新改造和丹河新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十大片区”特色化改造加快推进,中原街两侧片区、西北片区、东南片区等区域提档升级。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新改扩建20个城市公园,提升改造6条生态廊道,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树种28万株、地被植物360万平方米,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全面提速。20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完成130个老旧小区改造、12处主城区易涝点治理,累计拆除各类违建400多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424条,新增停车位6.52万个。建成启用智慧晋城调度指挥中心、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成果突出。
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13.67亿斤。市县两级成立乡村振兴公司,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元。加速布局“6 3”特优农业产业,获批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吸引500万人次观光旅游、3.9万人返乡就业创业,间接受益近40万人。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15.2平方公里先行区正式启动。沁丹两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工程基本完工,沿线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由27%提高到70%。积极推进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20个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到186个,居全省第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两个高于”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55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