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邢台市南和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守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向解放思想要活力,向奋发进取要成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趋进、进中向好。
——争得了一批试点示范。先后荣获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县、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县级试点、省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节水型城市等市级以上试点(示范)12项,被团中央列为首批促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区)。
——推出了一批创新做法。承办国家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研讨会等市级以上会议4场,在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全国发布会等10场市级以上会议典型发言,夏收等工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央级媒体报道,农村公共服务工作入选全国第四批5个县级典型案例之一。
——培树了一批行业标杆。万客来被认定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省级第一批名单,金糖豆获省级电商示范企业,黑鲸科技获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单体规模全国最大;“马兰1号”示范田亩产863.76公斤,创全省历史新高。
——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农业嘉年华成功入围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省级诚信文明示范景区、全国第一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均全市唯一;宠物产业奥特莱斯、文体综合中心入选微游河北七大主题百条线路,农业嘉年华线路入选省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
过去的一年,重点抓了八方面工作:
一年来,我们稳中求进提优经济质效,发展动能不断集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公共预算收入7.06亿元,可比增长17.4%、全市第二。预计2022年,生产总值95.4亿元,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8.6%;服务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279元、21980元,分别增长8%、10%。招商选资再结硕果。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成立山东、山西、陕西等异地商会,发挥“8 8 3 5”招商团队作用,总投资150亿元的中隅环保等52个项目成功签约。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园区吹哨、部门报到,清单化推进、红黑旗晾晒,定期组织项目擂台赛、集中开工、包联调度、项目拉练等活动,目标亮相、考核亮牌,倒逼项目全速建设。总投资47.5亿元的奥派宠物食品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33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119亿元的永美广场等36个项目顺利落地。
一年来,我们多向发力提速产业质变,转型升级步伐坚定。宠物产业领跑全国。与中国农科院合编《宠物产业发展规划蓝皮书》,华兴修订的全价宠物食品犬粮标准,3项指标优于美国饲料管理协会标准,产业集群营收136亿元、增长23.2%,列入国际化河北场景产业集群“护航计划”试点。省委倪岳峰书记实地调研时给予表扬,省政府胡启生副省长作出肯定性批示。健康食品稳步提升。金沙河参与修订的“小麦粉”国家标准颁布实施,荣登中国品牌力指数榜面粉行业榜首,产业集群营收69.3亿元、增长12.2%。省委组织部柯俊部长实地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装备制造势头强劲。安丰低温吸收式溴化锂热泵填补国际空白,朝阳机械3种产品荣获省重点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产业集群营收54.3亿元、增长6.9%。商贸物流加速崛起。建成省级骨干电商企业2家、电商专业村10个,邯黄铁路编组站吞吐量达370万吨,润沃智慧物流处理快递突破8000万件,格力飞豹、百达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建设。
一年来,我们靶向破题提领改革开放,要素支撑更加有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有效推进稳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退减缓税费4.4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800多家,新增市场主体2983户,超年任务22个百分点。报批建设用地2337亩、历年最多,供应“标准地”858亩、全市第三,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961亩、全市第一。行政效能持续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网办率10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由48项精简至38项,企业“一窗通”开办率达99%,政务服务更加便捷。科技创新活力迸发。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家、规上工业企业10家,科技创新综合排名跃升至全市第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引进大学生4197人,人才支撑更加有力。绿色金融成果丰硕。组织民营企业家圆桌会、银企对接会各12期,开发推送“宠物产业贷”等金融产品60余项。新增债券资金15.8亿元,全市第二;全区余额存贷比84.15%,全市第二;新增存贷比127.48%,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融合并进提升城市能级,城市功能更趋完善。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3.18平方公里,“三区三线”成果通过审查,三级规划编制均居全市前五。基础设施进展顺利。17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3家污水处理厂提标和22个住宅小区老旧管网升级投用。打造兴业路等3条“四化”样板街道,新建翠竹园等口袋公园17个、公共停车位1300多个,改造城区公厕30座,“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通过复核。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清理流动商贩、占道经营700多起,规范公益广告450多处。城区道路水洗机扫率100%,城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人民公园获评省五星级公园。城市品质加快提升。新开工项目绿色建筑达100%,区博物馆、真冰馆等相继投入使用。540套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完成商品房销售31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