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坚持集中连片和见缝插针相结合,改造北门巷片区等8个棚户区、陈家垅等10个城中村、一小周边等8条背街小巷、金枫花园等8个老旧小区,建成蓼池、迎春桥、古城、冰玉涧4个完整社区。确保城东四期安置房投入使用。系统完善燃气、供水、消防、雨污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完成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修建供水管网2.8公里,新建雨污管网120公里、改造错混接30公里。启动内涝治理工程。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便捷交通圈”,打通和谐路、圣岭路、桃源路等断头路,确保中心幼儿园南侧、紫阳路东侧等停车场投入使用,新增2400个停车位、1300个充电桩,优化公交线路11条,新设、提升公交站点180个,建成新汽车站。打造“便利服务圈”,完善社区医疗、养老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峰德新区农批市场和3个农贸市场。打造“便民生活圈”,新建一批口袋公园、城市书屋、健身广场,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斜川公园、人才服务中心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全域化、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依托“智慧庐山”平台,构建“数字底座”,丰富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场景应用,实现“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健全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考核机制,做实“街长制”“网格化”“门前五包”。统筹提升“城乡环卫”、路灯亮化管护、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效能。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延伸。加强住宅小区、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日常管理。开展物业管理服务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和提升行动,提升物业服务标准化水平。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保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推广项目投入运行。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精彩呈现和美乡村时代画卷。坚持农业园区化、农村景区化、农民市民化,大力实施“2620”行动,着力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耕地保护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7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探索建立长效管控、收益共享、利益联动机制。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持续推动云雾茶高质量发展,改造标准化茶园2000亩、新增1000亩,确保通远等4个茶旅融合示范点投入使用,举办庐山云雾茶节庆活动,全面提升“庐山云雾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米酒、小白菜、猕猴桃、土豆等“庐山悠品”。建成海会园艺场田园综合体。争创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个。力争新增规上农业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认定“赣鄱正品”2个、“两品一标”产品6个以上。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创建,建设6条农文旅融合示范带,打造庐山版“富春山居图”。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6个、庭院1000户。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五治五美”。推广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新改建农村厕所1.2万户。新改建农村电网42公里、“四好农村路”105公里。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启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全面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宅基地制度改革,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积极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确保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30个。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创业富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不断厚植美丽庐山生态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突出抓好扬尘治理,协同治理pm2.5等主要污染物,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狠抓水环境治理,完成蚌湖周边水系治理、蓼花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核心景区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加快推进温泉集镇污水管网建设。深入推进鄱阳湖断面总磷削减,集中开展城区入湖排口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确保一湖清水入江。持续关注土壤现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农药化肥减量措施,健全固废日常监管体系。扎实做好生态环保督察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
科学推进生态修复。巩固提升“林长制”“河(湖)长制”成效。持续构筑生态绿色屏障,深入推进林质林相改造提升,启动含鄱口景区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森林质量3000亩。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造林绿化3000亩。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扎实开展国家级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深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创新驱动、节约集约、绿色低碳转型,力争新设矿权1个、新增绿色矿山1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抓好鄱阳湖禁捕退捕和越冬候鸟、江豚保护。
加快推进“两山”转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开展生态产品普查统计、确权登记、价值核算。力争出让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2宗以上。创新绿色金融保障机制,不断拓宽生态产品投融资渠道。探索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入市交易。大力发展油茶、石斛、甘草等特色林下经济,新增油茶0.68万亩。建设中医药杏林特色康养基地,力争新增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家。支持神州通油茶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两山”转化示范案例6个以上。全力争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